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金融產業如今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數位轉型已經成為銀行維持競爭優勢並實現長期發展的必經途徑。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迅猛進步,加上網路通訊基礎的持續強化,讓傳統金融模式逐漸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更智能、個性化且便利的數位金融體系。在這樣的環境下,像新高銀行這樣的前瞻性機構,正全力投入科技應用,同時重視人才培養,來塑造適應未來需求的金融服務。

在全球數位浪潮的衝擊下,金融機構的轉型已是一場不容退卻的賽跑。新高銀行董事長陳伯誠清楚表示,這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更新,更是整個企業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全面革新。銀行應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利用科技打造順暢高效的服務流程。他進一步指出,數位化不僅要優化前端互動,還需滲透到後端運作,例如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整合進風險評估與決策過程,從而提高營運效能和準確性。這種全面轉型的思維,能幫助銀行在動盪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轉型的要點在於巧妙融合傳統金融的親切感與數位科技的便利性。比如,引入智能客服來提升回應速度,卻仍保留真人諮詢的溫暖專業,以因應各種客戶偏好。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2023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指出,高達88%的金融業者將人工智慧列為未來兩年首要投資重點,這也凸顯了業界對科技驅動轉型的廣泛認同。(PwC 2023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事實上,這類投資不僅能加速服務創新,還能為金融業注入新活力,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客戶對無縫數位體驗的需求更為迫切。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無疑是金融創新進程中的兩大支柱。在新高銀行的數位發展計劃中,人工智慧廣泛應用於自動化處理、針對性行銷以及詐欺防範等多個領域,大幅強化了效率和安全保障。例如,透過處理龐大資料集,銀行能更準確把握客戶偏好,推出量身訂製的金融方案;同時,人工智慧也能在極短時間內掃描交易行為,及時攔截可疑活動,避免潛在損失。這些應用不僅簡化了日常運作,還為客戶帶來更可靠的保護機制。
大數據則幫助銀行深入洞察市場趨勢和客戶習慣,從而制定更周全的策略。這不僅利於新產品的研發,也強化了風險管理的基礎。利用先進數據模型,銀行可以預測經濟波動、評估信用狀況,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維持穩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持續倡導開放銀行和純網銀政策,鼓勵業者善用科技擴大服務覆蓋面和便利度,這反映出台灣金融體系對數位創新的積極態度。(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數位金融政策)此外,這些政策也為中小企業和偏鄉用戶開啟更多金融機會,促進產業普惠發展。
雖然科技進展神速,但人才始終是轉型成敗的決定因素。陳伯誠董事長特別強調,金融業需要更多跨領域人才,他們不僅精通金融知識,還要掌握科技工具、數據解讀,甚至使用者介面設計。新高銀行透過內部培訓計劃,激勵員工習得新知,並與外部夥伴合作,吸納數位專家,組建一支能應對未來挑戰的團隊。這種策略不僅提升了內部活力,還確保了轉型的順利推進。
這些「金融加科技」的綜合人才,能將抽象的技術概念轉化為實用的金融解決方案,並在創新與風險控制間找到平衡點。例如,數據專家與金融專員的合作,能開發出更精準的信用評估系統;工程師與產品負責人的聯手,則能設計出貼近客戶需求的數位工具。最終,這種人才布局成為金融機構在數位浪潮中領先的堅實基礎,尤其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能帶來持久競爭優勢。
數位金融的興起,仰賴穩固、高速且安全的網路通訊基礎設施。無論是行動支付、線上銀行還是雲端運算,所有交易都離不開可靠的網通支援。網通領域的突破,如5G網路、物聯網的擴展,以及更強大的資料中心,正為金融業者開拓廣闊的創新領域。這些進展不僅提升了服務品質,還降低了運營成本,讓金融更接地氣。
舉例來說,5G的高速與低延遲特點,能讓行動銀行操作更即時無礙,甚至衍生出基於即時資料的嶄新服務。物聯網則將智慧裝置與金融連結起來,比如智能家居的保險方案,或供應鏈中的資產即時監控。當然,強健的網通安全措施,更是守護客戶資料和資產的關鍵,贏得信任的基礎。台灣在全球網通供應鏈中佔有樞紐地位,其技術演進將持續支撐國內外金融科技的成長。(Statista 台灣5G用戶數)展望未來,隨著6G等下一代技術的到來,網通將進一步催化金融的無限可能。
數位轉型對金融業而言,既是挑戰也是絕佳機會。以新高銀行為例,透過積極採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工具,並大力培養跨域人才,業者正重新定義服務模式與運作效率。穩定的網通基礎設施則是這場變革的後盾。未來,金融界將更深入科技整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構建智慧、安全且富有人情味的數位金融體系,帶動台灣金融邁入嶄新階段。
數位轉型在金融業的核心,不單是引進新技術,而是對業務架構、客戶互動、內部流程和公司文化的全面革新。它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等工具,提高服務速度、強化風險控管、開發個人化方案,並實現以客戶為本的智能金融體驗。
新高銀行董事長陳伯誠視數位轉型為銀行生存與成長的必經之路,而非可選項。他主張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融入風險管理與決策等核心領域,同時在數位服務中注入人性元素,平衡科技便利與溫暖互動,創造順暢且貼心的客戶旅程。
AI和大數據在金融服務中展現多面向價值:
網通技術是數位金融的基礎,其關鍵作用包括:
金融業轉型時的主要人才難題,是缺少能融合金融與科技的跨域專家。這些人才需同時洞悉業務運作與技術實作,將資料轉為策略洞見,並平衡創新與風險。因此,強化培訓、技能更新及外部招募,已成為迫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