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最近,影業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MPA)正式向社群媒體龍頭Meta發出停用函,敦促其旗下Instagram平台立刻停止在青少年帳戶上使用「PG-13」分級標籤。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關於智慧財產權、內容分級規範以及數位平台責任的廣泛辯論。MPA強調,「PG-13」是他們獨家擁有的電影分級符號,Meta未經許可的應用不僅會誤導使用者,還可能削弱這個標籤在電影界長久以來的專業意義。這種衝突凸顯了傳統娛樂產業與科技巨頭在數位時代的權利碰撞。

影業協會對「PG-13」分級標籤享有專屬權利,這個標籤從1984年推出以來,一直是美國觀眾判斷電影內容是否適合青少年的關鍵指標。MPA認為,Instagram將它套用在青少年帳戶上,等於直接侵犯商標權,並可能造成大眾對整個分級系統的困惑。根據NBC News報導,MPA的法律團隊清楚表示,這種不當使用會損及他們多年累積的信任基礎。電影分級系統本意在於幫助父母為孩子挑選適合的影片,避免暴露在不適當的元素中,而Meta的做法無疑動搖了這套機制。更進一步來說,這類事件也讓人回想起過去類似商標糾紛,例如其他產業品牌被數位平台借用時引發的法律戰,強化了MPA維護權利的必要性。

對於MPA的控訴,Meta目前還沒有公開詳細說明,但消息指出,Instagram引入「PG-13」標籤的出發點是為了優化青少年用戶的體驗,並向家長或監護人暗示帳戶可能接觸的內容類型。這是Meta在強化兒童線上安全方面的其中一環,目的是打造更可靠的數位空間。不過,這項功能明顯沒有事先徵詢MPA的意見,才釀成如今的糾紛。雖然平台的動機或許是正面的,但使用特定標籤的合法性仍須尊重既有法規。這件事也暴露了科技企業在推出創新工具時,與傳統行業在智慧財產權和標準詮釋上的潛在摩擦,例如過去Facebook曾因隱私議題與監管機構對峙的經驗,讓人看到類似挑戰的延續性。

這場風波突顯了數位平台在處理內容時的棘手問題,尤其涉及版權和商標保障。隨著傳統媒體不斷滲透到線上世界,如何在創新與既有權利間取得平衡,已成為迫切議題。根據Variety的分析,這起事件很可能會推動數位平台在借用任何有特定意涵的符號前,加強審核和授權流程。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則補充,這也提醒娛樂圈需主動守護核心資產,防止在快速變遷的數位生態中被弱化或誤用。展望未來,這類爭議將深刻影響科技公司與內容製作人之間的互動模式,特別在青少年內容防護標準的建立上,可能催生更統一的跨產業指南。
影業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MPA)是美國主要電影製片廠的貿易組織,主要任務是維護電影與電視產業的創作與經濟權益,並負責制定與實施分級系統,包括G、PG、PG-13、R和NC-17等級別。
「PG-13」在美國電影分級中意指「家長強烈建議(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某些素材可能不適合13歲以下兒童」,通常涵蓋暴力、粗口、性暗示或藥物相關情節,建議家長陪同觀賞以提供指導。
報導顯示,Instagram採用「PG-13」標籤是為了標記青少年帳戶,向使用者及家長傳達潛在內容風險,這屬於平台保護年輕用戶安全的措施之一,但並未獲得MPA的許可。
這封停用函是法律程序的開端,要求Meta立即停止「PG-13」標籤的使用,若不遵從,MPA可能進一步提起商標侵權官司,以捍衛其專有權利。
這起事件預料將迫使數位平台在使用任何有既定含義或受版權保護的標籤時,更注重審查與授權,也可能促進平台與內容產業的合作,共同開發適合線上環境的青少年保護與分級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