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亞馬遜與Talen Energy簽約共購1.92GW核電力,滿足數據中心對能源的需求,探索未來能源技術在AI時代中的角色。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使用的各種網路服務、串流影音,還有現在最熱門的人工智慧 (AI) 應用,背後都需要龐大無比的「數據中心」來支持。這些數據中心裡塞滿了伺服器,它們就像高速運轉的大腦一樣,不只耗電驚人,還需要大量的電力來冷卻。隨著 AI 和雲端運算快速發展,全球的數據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擴張,這也讓「電從哪裡來?」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
為了滿足這些「能源大胃王」的需求,許多大型科技公司,特別是像亞馬遜 (Amazon) 這樣擁有大型雲端服務 (AWS) 的巨頭,正積極尋找穩定且龐大的電力來源。 他們不再只依賴傳統的電網購電,而是開始直接跟發電廠簽訂長期的電力採購協議 (PPA),甚至將目光投向了過去被視為傳統能源的核能。

最近,亞馬遜在美國賓州 (Pennsylvania) 的一個大動作,就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他們與一家能源公司 Talen Energy 簽下了一份超大型核能電力合約。這不只是一筆交易,更揭示了科技巨頭為了 AI 時代能源需求所面臨的挑戰、策略轉變,以及與監管機構的微妙互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拆解這個案例,看看這份合約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背後的深遠意義。
這份讓業界矚目的合約,核心內容就是亞馬遜旗下的雲端服務部門 AWS,將向 Talen Energy 採購高達 1,920 百萬瓦 (MW),也就是 1.92 GW 的電力。這批電力將來自 Talen Energy 位於賓州的 Susquehanna 核電廠,而且合約期將一路簽到 2042 年。你可以想像,這是一份非常長期的能源供應保證。
| 合約內容 | 數據 |
|---|---|
| 電力採購量 | 1.92 GW |
| 合約期 | 直到2042年 |
| 投資金額 | 200億美元 |
那麼,為什麼 AWS 需要這麼多來自核電廠的電呢?答案很簡單:為了支援他們在賓州的大規模投資。亞馬遜計畫在賓州投資約 200 億美元,興建兩個大型數據中心園區。其中一個就選址在 Susquehanna 核電廠附近,另一個則規劃在費城附近的 Fairless Hills。這項投資不只是亞馬遜在全球擴張 AWS 和 AI 基礎設施的重要一步,根據賓州州長辦公室的說法,這更是賓州歷史上最大的單一企業資本投資案。
對 Talen Energy 來說,這份與亞馬遜的合約也是一大利多。他們預計,這份長達近二十年的供電協議,在全量供應的情況下,有望帶來高達 180 億美元的總營收。這顯示了科技巨頭的龐大能源需求,如何直接影響甚至支撐傳統能源供應商的營運。
這份合約的簽訂過程其實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最初的供電模式上,遭遇了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的挑戰。最初,亞馬遜和 Talen Energy 的計畫是採用所謂的「錶後」(behind the meter) 連接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數據中心直接建在核電廠旁邊,電力直接從電廠輸送到數據中心,不經過公共電網。你可以想像這就像是自家發電直接自家用,可以省下一些經過電網輸配電的費用和麻煩。
然而,這個「錶後」計畫卻被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FERC) 擋了下來。FERC 是負責監管美國跨州電力傳輸、批發電力市場等的機構。他們對「錶後」模式的擔憂主要在於,如果大型用戶直接從電廠取電而繞開公共電網,可能會規避掉應分攤的電網維護與升級費用。這對其他依賴公共電網的用戶來說可能不公平,同時也可能影響電網整體的穩定性與規劃。
面對 FERC 的挑戰,亞馬遜和 Talen Energy 只好調整了供電模式,改為現在採用的「錶前」(front of the meter) 連接。這意味著Susquehanna 核電廠發出的電力,雖然是賣給亞馬遜,但電力必須先匯入公共電網,再透過區域電力公司 (PPL Electric Utilities 在此案例中負責傳輸) 的線路,輸送到亞馬遜的數據中心。雖然這需要支付電網的輸配電費用,但也確保了大型用戶對電網系統做出了貢獻,符合監管機構對公平性的要求。
這個案例清楚地告訴我們,即使是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在追求能源供應自主權和效率時,仍然需要面對並遵守既有的能源市場結構和監管機構的規範。這場「錶後」變「錶前」的轉折,正是科技巨頭能源策略與傳統能源監管體系磨合的一個寫照。
你可能會問,是不是只有亞馬遜在瘋狂搶電,甚至看上了核能?事實上,這已成為整個科技巨頭產業的一個共同趨勢。為了解決 AI 和雲端運算帶來的能源需求爆炸,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都開始尋求直接且穩定的能源供應,而核能因其「穩定基載」(幾乎不間斷發電)和「無碳」的特性,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選項。
除了亞馬遜,其他科技巨頭也紛紛採取類似行動。Microsoft (微軟) 和 Meta (臉書母公司) 就已經與美國另一家大型能源公司 Constellation Energy 簽署了核能採購協議。這些協議包括重啟像是 Three Mile Island 這樣過去關閉的核電廠機組,或是採購伊利諾州現有核電廠的電力。這些案例都顯示,科技業對核能的興趣正日益濃厚。

從亞馬遜、Microsoft 到 Meta,這些科技巨頭的集體行動,不只為核能這個傳統能源產業注入了新的需求和資金,也反映出它們為了支撐未來龐大的AI和雲端運算業務,願意投入巨大的資本和資源來確保能源供應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這場「核」動力競賽的興起,正深刻地改變著能源市場的格局。
雖然科技巨頭直接採購大型核能發電廠的電力似乎是個解決能源需求的好辦法,但這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對現有電網系統的潛在影響。當像亞馬遜這樣規模的數據中心在一個區域集中大量用電時,會對當地的電網造成巨大的負荷壓力。在美國東部一些地區,負責管理電網運行的獨立系統營運商,像是 PJM (管理跨足賓州等多個州的電網),就對此表達了擔憂。
| 挑戰內容 | 影響 |
|---|---|
| 電網負荷壓力 | 影響電力穩定性及供應 |
| 資源配置不均 | 影響電力市場價格 |
| 對現有電網的影響 | 可能需重新規劃電網結構 |
PJM 的市場監測機構就曾指出,大型用戶直接採購現有發電廠的電力,並將其轉移給集中式的數據中心使用,可能會影響到原本這些電力供應給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情況,進而對電網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電力容量市場的價格造成衝擊。他們甚至提出疑問:像亞馬遜這樣新增的龐大能源需求,是否應該自己投資新建發電設施,而不是主要依賴購買現有電廠的電力?這場討論顯示,AI時代的能源需求,正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電網規劃、市場機制以及誰該為新增的能源負擔負責。
不過,科技巨頭也並非只著眼於現有資源。在與 Talen Energy 的合約中,亞馬遜也納入了對未來能源技術的探索。雙方同意將共同評估在賓州興建小型模組化反應器 (SMR) 的可行性,同時也探索擴大 Susquehanna 等現有核電廠的產能。什麼是 SMR?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比傳統核電廠體積更小、結構更簡單、可在工廠預製再運到現場組裝的新型核能技術。如果成功發展,SMR可能會提供更靈活、更容易部署的核能選項,為數據中心或其他高耗能設施提供在地、穩定的電力來源。
這種對 SMR 等未來技術的興趣,加上美國政界對推動核能以支持 AI 等應用發展的態度,預示著核能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可能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科技巨頭很可能成為推動這股力量的重要推手。
綜觀亞馬遜在賓州簽下的這份龐大核能採購合約,以及其他科技巨頭的類似行動,我們可以清楚看到 AI時代的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科技業與能源業的深度結合。這不僅僅是買電賣電的關係,更是資本投資、技術探索和監管互動交織的複雜局面。
亞馬遜選擇核能,是看中它的穩定和無碳特性,希望能為未來的數據中心提供可靠且符合永續目標的電力。然而,從最初的「錶後」計畫被FERC阻止,到現在的「錶前」模式,也提醒我們在追求創新和效率的同時,必須考慮現有基礎設施 (電網) 的承受能力以及監管框架的公平性。未來,隨著 AI持續演進,對能源的渴求只會更大。這將促使更多關於核能 (包括 SMR)、再生能源結合儲能,以及如何公平分配電網成本與效益的討論。科技與能源的未來,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不斷演化。

免責聲明:本文僅旨在提供資訊與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與投資相關的決定應自行研究判斷。
Q:為什麼亞馬遜選擇核能來供應數據中心的電力?
A:因為核能可以提供穩定且低碳的電力,適合支持其大規模的數據運算需求。
Q:亞馬遜的核能合約有多長?
A:亞馬遜與 Talen Energy 簽署的合約期將持續到2042年。
Q:這份合約對Talen Energy有什麼影響?
A:預計將帶來高達180億美元的總營收,提高其經營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