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me 上市相關消息:Iconiq 資本的獨特投資故事

Chime 成功上市,引發市場熱議。Iconiq 資本選擇不在 IPO 時出售股份,展現對 Chime 的深厚信心。本文深入分析此決策背後的故事與 Chime 的成長韌性。

Chime 上市與 Iconiq 資本的投資故事:一場耐心與信心的對決

你最近可能聽說,金融科技公司 Chime 成功在股市上市了。這不只是一家新創的里程碑,更是近期金融科技 IPO 市場的一件大事。

但你知道嗎?其中一位重要的早期投資者 Iconiq 資本,在 Chime 股票正式公開發行(也就是 IPO)時,竟然選擇「一張都不賣」!這背後藏著什麼故事?他們對 Chime 有多大的信心?今天,我們就要帶你一起來拆解 Chime 的上市過程、Iconiq 獨特的投資哲學,以及 Chime 這家公司是如何從谷底翻身,最終站上納斯達克(Nasdaq)的。

  • Chime 主要是一個數字銀行,提供經濟實惠、友善的金融服務。
  • Iconiq 資本的投資策略強調深入了解及追隨的企業。
  • 這篇文章探討了 Chime 的商業模式及其影響力。

Chime 上市概覽:數字背後的市場評價

首先,我們來看看 Chime 這次上市的一些基本數字。它是在 2025 年 6 月 12 日正式於納斯達克(Nasdaq)掛牌交易,股票代號是 CHYM

這次首次公開募股 (IPO) 的定價為每股 27 美元,這個價格其實比原先預期的 24 到 26 美元區間來得高一點,顯示市場需求還不錯。總共募資了 8.64 億美元,其中約 7 億美元為公司募得的資金,用於未來發展;剩下約 1.65 億美元則是現有投資者出售的老股。

慶祝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活動

上市首日,Chime 的股價表現也很受關注。開盤價就跳升到 43 美元,盤中市值一度觸及 145 億美元,雖然收盤時稍微回落到 37 美元,市值約 120 億美元。

不過,如果你有印象的話,Chime 在 2021 年私募市場最熱的時候,估值曾達到驚人的 250 億美元。對比現在 116 億美元(以 IPO 定價計算的初始估值)或 120 億美元(首日收盤市值),你會發現它的「身價」是縮水不少的。這也反映了近兩年科技市場,特別是私募市場估值的理性修正。

項目 數值
上市日期 2025 年 6 月 12 日
股票代號 CHYM
IPO 定價 $27
募資總金額 $8.64 億美元
上市首日收盤價 $37

Iconiq 資本:不是每家風險投資都一樣的獨特眼光

講到 Iconiq 資本,這家風險投資公司在創投圈其實有點特別。他們管理的資產規模相當龐大(據說超過 800 億美元),而且很多資金來自於科技圈的富豪家族,像是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等。Iconiq 不像一般 VC 廣撒網,他們更偏好「主動出擊」,花時間深入了解和追求他們真正看好的公司與創辦人。

Iconiq 和 Chime 的結緣過程就充分體現了他們的風格。Iconiq 的合夥人 Yoonkee Sull 和 Greg Stanger 從 2017 年就開始關注 Chime,但當時 Chime 還沒到準備大規模融資的階段。你知道嗎?他們竟然花費了長達兩年的時間,持續追蹤、聯繫 Chime 的團隊,建立關係,直到 2019 年,Chime 啟動 D 輪融資時,Iconiq 才正式參與投資,並且在後續的 E、F、G 等輪次持續加碼。

投資者探討財務策略的會議

這種耐心和毅力,在追求經過驗證、但可能還沒主動出來募資的頂尖公司時,是 Iconiq 很重要的競爭優勢。他們尋找的是那些由傑出創辦人領導、經過市場驗證、具備長期巨大潛力的公司,並且願意投入時間去「追求」它們。

為何在 IPO 時選擇「不賣」?Iconiq 的長期信念

好了,回到最讓人好奇的部分:為什麼 Iconiq 在這次 Chime 首次公開募股IPO)時,選擇完全不賣出他們手上的股票呢?

Iconiq 的合夥人 Yoonkee Sull 後來也證實了這一點,該公司在 Chime 的 IPO 中確實沒有出售其持有的任何股份。

這個決策背後,傳遞了幾個強烈的訊號:

  • 對 Chime 長期成長潛力的堅定信心: 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Iconiq 相信 Chime 未來的價值會遠超目前的 IPO 估值,他們願意等待公司在公開市場持續成長,未來再尋求更高的報酬。
  • 與 Chime 創辦人的深厚信任關係: 花兩年時間才投進去,代表 Iconiq 非常認可 Chime 的創辦人 Chris Britt 和 Ryan King,相信他們能帶領公司走得更遠。這種信任關係讓他們願意長期綁定。
  • Iconiq 本身的投資風格: 如前所述,Iconiq 偏好長期持有,追求卓越公司的巨大成長,而不是追求短期的 IPO 價差。他們更像是一位「陪伴者」,而非「短線交易者」。
  • 遵守鎖定期規定: 當然,也要考慮到 IPO 後,包括 Iconiq 在內的大部分現有股東,都需要遵守一個標準的 180 天股票鎖定期,這意味著他們在未來六個月內,是不能隨意賣出大量股票的。Iconiq 選擇不在 IPO 階段出售,更是在鎖定期外展現了他們的策略與對公司的信心。
決策因素 解釋
信心 Iconiq 對 Chime 未來的成長潛力的堅定信心。
信任關係 與創辦人之間建立的深厚信任。
投資風格 Iconiq 偏好長期持有的獨特風格。
鎖定期 遵守 IPO 後的股票鎖定期規定。

這個不賣的決定,在其他許多早期投資者可能選擇部分獲利了結的情況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也再次印證了 Iconiq 獨特的投資哲學:耐心、深度研究與對長期價值的堅守。

Chime 的「浴火重生」之路:從瀕死邊緣到上市

了解了投資者的視角,我們回過頭來看看 Chime 這家公司自己的故事,其實是一部充滿挑戰的「浴火重生」記。

你知道嗎?在 2016 年,也就是 Chime 成立的早期階段,公司曾經面臨非常嚴重的資金危機,資金幾乎要燒光了!當時他們四處尋求融資,竟然被超過 100 家風險投資公司拒絕!想像一下,一家公司被一百多家投資人拒絕,聽起來是不是很絕望?

就在最艱難的時刻,一位關鍵的早期投資者出現了。當時任職於 Aspect Ventures 的 Lauren Kolodny,看見了 Chime 的潛力,決定出手相助。透過一筆 900 萬美元的 A 輪擴展融資(Series A extension),Lauren Kolodny 幫助 Chime 度過了難關,讓公司得以繼續營運和發展。

忙碌的股票市場交易場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最關鍵的投資,不是在公司最風光的時候,而是在它最需要幫助、可能被大多數人忽略的時候。Chime 能走到今天上市這一步,這位早期投資者的眼光和支持絕對功不可沒,這也是風險投資領域中,早期判斷與信任創辦人的重要案例。

Chime 的商業模式與財務現況解析

那麼,Chime 是如何從困境中找到方向並發展起來的呢?它的核心商業模式與傳統銀行不太一樣。

Chime 主要服務的客群是那些年收入在 10 萬美元或以下的美國普通民眾,這些人可能在使用傳統銀行服務時,常常被收取透支費等各種手續費。Chime 提供的是一種更友善、費用更低的金融服務,這也讓他們累積了龐大的用戶基礎。

分析成長報告的投資者

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並非傳統的利息或手續費,而是像 Visa 或 Mastercard 這樣支付網絡提供的「支付中介費」(Interchange Fees)。當你的 Chime 簽帳金融卡被刷卡消費時,商家支付給支付網絡的手續費中,有一部分會分潤給 Chime。簡單來說,用戶刷卡越多,Chime 賺得越多。這種模式讓他們與用戶的利益更為一致,因為用戶避免了高額手續費,而 Chime 則從交易量中獲利。

財務數據
2022-2024 行銷費用共投入 14 億美元
2024 大幅減少虧損
2025 Q1 實現淨利潤 1300 萬美元
2025 Q1 調整後利潤 2500 萬美元

過去幾年,Chime 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投入了巨大的行銷費用(例如 2022-2024 年共投入 14 億美元)。雖然早期持續虧損,但財務狀況正逐步改善。

根據最新的公開資訊,Chime 在 2024 年大幅減少了虧損,更在 2025 年第一季實現了淨利潤 1300 萬美元以及調整後利潤 2500 萬美元。這代表它的商業模式開始展現盈利能力,營收持續增長的同時,成本控制也越來越好,這對於一家準備上市的科技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訊號。

Chime 上市對金融科技市場的意義與未來展望

Chime 這次成功上市,不只對公司本身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於整個金融科技產業的 IPO 市場,也帶來了一些積極的意義。

你知道嗎?近兩年,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和市場情緒影響,很多科技公司的上市計畫都放緩甚至停滯了。特別是那些在私募市場有很高估值的公司,面臨上市估值「打折」的壓力。

自信的企業家站在圖表前

Chime 這次在超預期定價、以及首日股價上漲的表現,被視為一個風向球。它證明了,即使整體市場不像前幾年那麼狂熱,但體質好、有明確商業模式並逐步展現盈利能力金融科技公司,仍然有能力成功進入公開市場並獲得投資人的認可。

這或許會鼓勵其他一些同樣在排隊等待時機的金融科技同業,像是歐洲的 Klarna 或是加密貨幣領域的 Circle 等,重新評估並推進他們的上市計畫。可以說,Chime 為金融科技 IPO 市場注入了一劑暖意,其後續在公開市場的表現將被視為重要的觀察指標。

結論:韌性、耐心與長期價值的體現

總結來說,Chime 的上市故事是一段關於創業韌性、獨到投資眼光與市場變化的精彩篇章。從 2016 年瀕臨破產,到今天成為估值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Chime 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路。

而 Iconiq 資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特別是他們長達兩年的追蹤,以及在 IPO 關鍵時刻選擇不賣股的決策,再次突顯了長期投資的價值,以及對公司核心價值和創辦人團隊的深度信任。這也提醒我們,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擁有長遠眼光和足夠耐心,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Chime 的成功上市,也為當前相對低迷的科技 IPO 市場帶來了正面信號,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挑戰中,好的公司和好的故事依然能夠獲得舞台,並吸引有識之士的堅定支持。

【投資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為資訊分享與知識普及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票市場有風險,投資前請務必進行獨立研究,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意見。

常見問題(FAQ)

Q:Chime 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A:Chime 主要提供經濟實惠的數字銀行服務,針對年收入在 10 萬美元或以下的美國普通民眾。

Q:Iconiq 資本的投資策略有什麼特點?

A:Iconiq 偏好主動出擊,深入了解他們投資的公司與創始人,並追求長期成長。

Q:Chime 上市對金融科技市場有哪些影響?

A:Chime 上市為低迷的科技 IPO 市場注入了正面信號,顯示有潛力的公司仍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Finews 總編輯
Finews 總編輯
文章: 69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