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2025年11月初,加密貨幣市場遭遇猛烈動盪,大量交易倉位被迫平倉,比特幣、以太幣和索拉納的投資人首當其衝。這波意外的市場下滑,在幾個小時內就抹去了超過10億美元的市值,對那些依賴高槓桿操作的參與者來說,衝擊無異於一場災難。這種劇變不僅暴露了市場的脆弱性,也讓許多人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

根據相關報導,2025年11月4日爆發了一波史無前例的清算風暴,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倉位遭到強制結清。這次事件主要波及比特幣、以太幣和索拉納等三大熱門幣種,它們的價格在短暫時間內下滑5%到10%不等。更令人震驚的是,近90%的清算來自ainvest.com/news/bitcoin-ether-solana-traders-liquidated-1b-prices-dump-5-10-long-traders-accounted-90-liquidations-1-14-billion-bullish-bets-erased-coindesk-2511/">做多倉位,相當於約11.4億美元的樂觀押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這種現象清楚顯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裡,過度依賴槓桿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尤其當價格突然逆轉時。

這場清算並不是無跡可尋。在此之前,2025年11月3日,比特幣價格就已明顯走弱,跌穿10.6萬美元的重要支撐線。這次下滑讓比特幣逼近10月崩盤的谷底,進一步點燃了投資者的恐慌之火。接著,賣壓迅速擴散到整個加密生態,以太幣和索拉納等替代幣也未能倖免,普遍面臨重挫。這種連鎖反應引發一連串自動平倉,特別是那些高槓桿做多者,因為保證金無法彌補損失,倉位被系統強行關閉,從而加深了市場的下跌循環。事實上,這類事件往往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小觸發就可能引發大規模混亂。

在加密貨幣領域,槓桿交易一直是雙刃劍。它讓投資人能以少量資金操控更大規模的資產,從而放大獲利潛力,但同樣也會將虧損成倍放大。當市場劇烈擺動不利於持倉時,即便只是輕微的價格波動,也可能耗盡保證金,引發清算。這次事件再度提醒大家,槓桿雖充滿致富的魅力,卻在加密市場這種高度波動的環境中,隱藏著極端危險。舉例來說,一些資深交易員在過去的牛市中靠槓桿大賺特賺,但轉眼間的熊市轉折,就讓他們血本無歸,凸顯了這項工具的不可預測性。
面對加密市場的劇烈起伏,投資人和交易員需要採取周全的防範措施來守護資產。首先,強化風險控制是關鍵,例如設定止損單來限制損失範圍,並謹慎選擇槓桿比例,避免過度暴露。其次,分散投資組合能有效緩衝單一資產的衝擊,將資金分配到不同類型的加密貨幣或相關領域。此外,維持長遠眼光,避免被短期震盪牽著鼻子走,這不僅有助於度過低谷,還能在回暖時抓住機會。對初學者來說,深入學習加密的基本原理、技術指標,以及模擬崩盤情境的應變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準備。透過這些步驟,參與者能更從容地面對市場的風浪。
2025年11月初的加密貨幣清算風波,為所有投資者敲醒了警鐘。逾10億美元的強制平倉,尤其是做多倉位的慘敗,再次彰顯了這個市場的高風險本質。這不僅是場代價高昂的經驗課,更考驗著每個人的風險意識、資產規劃和心態韌性。展望未來,波動仍將是家常便飯,只有以冷靜而審慎的姿態應對,才能在這充滿變數的數位資產領域中穩步前進。
這次清算的主要成因,是比特幣、以太幣和索拉納等主要幣種在短時間內價格暴跌5%到10%。這種急劇下滑觸發了眾多槓桿倉位的自動平倉,尤其是做多部位,從而強化了整體市場的下跌壓力。
清算事件中最嚴重受創的幣種包括比特幣、以太幣和索拉納。它們的價格下滑導致數億美元的倉位被強制結清。
清算指的是當槓桿倉位因價格不利變動而使保證金無法彌補虧損時,交易所會自動平倉該部位,以避免更大損失。這通常在價格觸及特定清算門檻時發生。
交易員可透過以下方式來防範嚴重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