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薩爾瓦多總統布克勒政府不顧IMF壓力與市場波動,於2025年11月18日增持1,091枚比特幣,總持有量達5,748枚。此舉再次彰顯其數位資產戰略決心,並堅持「平均成本法」。文章探討薩爾瓦多在國際審視下,如何推進其比特幣法定貨幣化與火山債券計畫,以及這場主權國家比特幣實驗的未來挑戰與潛力。
在中南美洲的一個小國薩爾瓦多,正以其勇於嘗試的數位貨幣政策,持續引發國際矚目。即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斷施壓,加密市場也充滿不穩定因素,薩爾瓦多總統納伊布·布克勒領導的政府,在2025年11月18日仍決定大舉添購1,091枚比特幣。這項行動不僅讓國家比特幣存量攀升至5,748枚,也突顯了他們在國家層級將比特幣定位為法定貨幣的堅定立場,以及伴隨而來的潛在風險。

來自CoinDesk的報導指出,薩爾瓦多於2025年11月18日執行了一次重大比特幣採購,單次入手1,091枚比特幣。經過這筆交易,他們的總持有量已達5,748枚,累計投資金額約2.034億美元。雖然當時比特幣價格起伏不定,讓持有價值稍低於購入成本,但政府仍忠實執行平均成本法,即在市場低點或定期買入,以減輕波動影響並拉低整體成本。目前,他們的平均購入價位落在41,200美元左右,這也反映出對比特幣未來價值的強烈信心。

自2021年布克勒總統將比特幣納入法定貨幣以來,他便習慣在社交平台上即時分享國家的購幣動態。這種公開透明的做法,不僅鞏固了他們的數位經濟藍圖,還同時喚起國際對薩爾瓦多財政狀況的疑慮。事實上,這種策略有助於吸引全球投資者關注,同時也讓比特幣在日常交易中逐漸滲透進當地經濟。
薩爾瓦多對比特幣的積極接納,從一開始就備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密切監管。IMF屢次建議他們檢討這項政策,認為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可能危害金融體系的穩定、消費者的權益以及財政的健全性。舉例來說,在IMF 2024年對薩爾瓦多的第四條磋商報告中,他們再度點出加密資產帶來的隱憂,並呼籲採行更保守的措施,以避免潛在危機。

除了外部壓力,加密市場本身的劇烈震盪也給薩爾瓦多的國家預算帶來變數。比特幣價格的快速變化,直接衝擊他們的資產價值。即便如此,布克勒團隊仍將這些短期起伏視為成長過程的一部分,深信比特幣的長期優勢能帶來經濟轉機。這種樂觀態度,或許也源自於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逐漸被視為價值儲存工具的趨勢。
除了直接累積比特幣,薩爾瓦多還構想推出「比特幣火山債券」,也稱為火山代幣。這是一種以比特幣為後盾的債券,目的是募集資金興建一座利用地熱能驅動的比特幣城,並持續注入更多比特幣投資。自計畫曝光以來,這項創意金融產品就引起廣泛討論,但實際發行卻屢屢推遲。這凸顯了將國家債務與高風險數位資產結合,在全球金融環境下的操作難度和監管障礙。不過,無論如何,這仍是他們推進比特幣經濟願景的重要環節。補充來說,比特幣城不僅象徵可持續能源與區塊鏈的融合,還可能成為吸引科技人才和投資的樞紐。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正式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薩爾瓦多的這場數位實驗充滿開創性。這次的增持不僅延續了既有路線,也回應了外界的質疑。面對IMF的警示、市場的動盪,以及全球對其財政健康的關注,薩爾瓦多顯然已下定決心前行。這項嘗試的成敗,將為其他有意探索數位資產的國家提供寶貴借鏡。薩爾瓦多是否能藉由比特幣達成經濟蛻變,進而樹立全球範例,答案還需由未來揭曉。從更廣的角度看,這也可能影響加密貨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定位。
薩爾瓦多於2021年9月7日正式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成為全球首個這樣做的國家。更多詳情可參考BBC的相關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政策持保留態度,多次敦促其重新考慮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決定。IMF主要擔憂比特幣的高波動性可能對金融穩定、消費者保護和財政完整性構成風險。
比特幣火山債券(Bitcoin Volcano Bonds),又稱火山代幣,是薩爾瓦多政府計劃發行的一種由比特幣支持的債券。其目的在於籌集資金,用於建設由地熱能供電的「比特幣城」,並進一步投資比特幣。這項計畫的發行一再延遲,但仍是其數位經濟戰略的一部分。
薩爾瓦多主要採用平均成本法來增持比特幣,即不論市場價格高低,定期或分批買入比特幣,以分散風險並降低平均購買成本。總統布克勒也經常透過社群媒體公布這些購買行為。
根據CoinDesk於2025年11月18日的報導,薩爾瓦多在當日增持1,091枚比特幣後,其國家總持有量達到5,748枚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