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你最近是否感覺到全球經濟有點「不太對勁」?特別是那些關於貿易戰、關稅、還有匯率升值的消息,是不是讓你覺得這些詞彙既熟悉又遙遠,卻又隱約感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錯,當前全球貿易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台灣的出口產業和海運物流業者來說,這場變局來得又急又快。今天,我們就要來好好聊聊,為什麼最近海運運價會暴跌?新台幣升值對台灣出口商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企業面對這樣複雜的局面,又能如何應對?

我們將深入剖析近期全球海運市場的劇烈波動,探討台灣出口產業所面臨的關稅與匯率雙重壓力,並透過實際案例,看看企業是如何在這波浪潮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策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清楚地理解這些看似複雜的財經新聞,不再只是看看熱鬧,而是能掌握其中的關鍵。
以下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重點:
還記得前陣子,美中貿易戰短暫「休兵」90天,各路廠商為了避開即將來臨的關稅,紛紛趕著出貨,形成了一波熱烈的「搶運潮」嗎?當時,中國運往美國的海運價格甚至一度飆高。但現在情況完全翻轉了!根據權威機構的資料顯示,自那波搶運潮過後,中國運往美國西岸的海運價格竟然暴跌了約63%,而運往美國東岸的價格也大跌了約41%。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搶運潮已經過去了。在關稅寬限期內,許多廠商為了趕在懲罰性關稅生效前把貨物運出去,大量預訂了艙位。這股需求過去之後,貨輪的運力很快就恢復了正常,但輸往美國的貨品量卻在搶運後大幅銳減,市場上甚至出現了「幾近無貨可運」的狀況。試想一下,當船公司有大量的船隻和貨櫃,卻找不到足夠的貨物來填滿它們時,為了爭取生意,自然就會開始殺價競爭,導致海運運價直線下滑。其次,美國對各國加徵的「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即將在7月9日到期,這讓許多出口商和美國進口商都採取了觀望態度,不確定未來的貿易政策會如何變化,因此也暫緩了出貨計畫,進一步加劇了海運報價的混亂。
| 期間 | 中國運往美國西岸運價變化 | 中國運往美國東岸運價變化 | 
|---|---|---|
| 搶運潮前 | 上升趨勢 | 上升趨勢 | 
| 搶運潮期間 | 飆高 | 飆高 | 
| 搶運潮後 | 下跌約63% | 下跌約41% | 
如果說美中關稅戰像是一道難題,那新台幣的強勢升值,對台灣的出口產業來說,可就是雪上加霜的第二道考驗了!你可能會問,新台幣升值不是好事嗎?代表我們的錢更值錢了!理論上沒錯,但對於以外銷為主的台灣企業來說,這卻是個甜蜜的負擔。根據中經院的預估,台灣未來可能面臨15%到20%區間的「對等關稅」。聽起來似乎比原先的32%要低一些,但別忘了,新台幣對美元已經大幅升值了約8.5%!

法人們精算過後發現,即使台灣的對等關稅從最高的32%降到15%,一旦加上新台幣大幅升值的影響,我們的出口成本其實跟4月2日面臨32%關稅時幾乎相同!更令人擔憂的是,相較於4月9日那段只有10%關稅的寬限期,現在的出口成本甚至還上升了20%到25%。這意味著什麼呢?很簡單,當我們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成本變高了,在終端售價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就會被壓縮;如果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價格變高了,在美國消費者所得不變的情況下,他們能購買的數量就會減少,尤其那些非必要性的消費品受到的衝擊會更明顯。這對台灣的貨櫃航運、航空貨運以及許多出口導向的製造業來說,無疑都是沉重的打擊。更宏觀來看,如果美國的「對等關稅」真的引發了各國的反擊,導致全球性的關稅報復戰,那對全球貿易量造成的衝擊將會更大。
| 項目 | 原關稅率 | 預估新關稅率 | 新台幣升值幅度 | 
|---|---|---|---|
| 對等關稅 | 32% | 15%-20% | 約8.5% | 
面對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企業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幾個實際案例:
塑化產業龍頭華夏,在6月份的營收達到了新台幣10.19億元,比前一個月成長了26.51%。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剛才不是說出口受影響嗎?這是因為有部分客戶預期川普政府的關稅緩徵期間即將結束,所以提前拉貨,加上傳統旺季需求增加,才帶動了單月的營收月增。但是,如果我們看年減幅,華夏的營收還是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1.07%,這說明了整體大環境的壓力。華夏主要面臨的挑戰是全球PVC(聚氯乙烯)市場供需失衡,價格疲弱,以及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問題。為了因應這些挑戰,華夏的策略是積極轉型,朝向高值化、多樣化的商品發展,並且密切關注貿易壁壘可能帶來的區域價差,尋找新的商機。
此外,華夏還採取了以下策略來應對市場變化:
接著來看提供國際物流服務的中菲行。中菲行在6月合併營收達到新台幣25.52億元,比前一個月成長了9.49%,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了5.5%。更亮眼的是,上半年合併營收高達新台幣144.1億元,年增率達到20.17%,整體表現相當不錯。儘管如此,中菲行也坦言,如果不是因為新台幣大幅升值,他們的營收成長幅度會更好。這再次證明了匯率波動對企業營收的直接影響,即使貨運量增加(空運年增約30%,海運年增近10%),新台幣升值依然會侵蝕部分營收。
在不同運送方式方面,空運市場表現相對穩定,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和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需求推動,特別是亞洲市場非常繁忙,空運運價也因此維持。然而,海運市場就比較複雜了,跨太平洋航線因為運力增加、客戶提前拉貨以及6月的傳統淡季因素,導致海運運價下跌;但亞洲地區的運費則相對保持穩定。
面對這些挑戰,中菲行展現了非常靈活的應對策略:
| 公司 | 6月營收 | 月增率 | 年增率 | 
|---|---|---|---|
| 華夏 | 新台幣10.19億元 | 26.51% | -11.07% | 
| 中菲行 | 新台幣25.52億元 | 9.49% | 5.5% | 
經過這一番解析,你是不是對當前的全球貿易局勢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呢?美中關稅戰的餘波、全球海運運價的劇烈波動、以及新台幣強勢升值帶來的出口成本壓力,都提醒著我們,國際市場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對於台灣的出口產業來說,這是一場關乎生存的挑戰,也是一場考驗企業韌性與應變能力的實戰。
無論是像華夏那樣積極轉型,投入高值化產品的研發,或是像中菲行這樣,不僅提供傳統物流服務,還能延伸出專業的關稅諮詢服務,並擁抱數位轉型,這些都是企業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突破的具體策略。未來,企業必須持續關注國際貿易政策的動態變化,靈活調整營運策略,唯有強化自身韌性並把握市場脈動,才能在複雜的全球供應鏈中開創新的成長機會。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但也是一個考驗智慧和勇氣的時代。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財經知識分享與市場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獨立思考並諮詢專業意見。
Q:海運運價暴跌對台灣出口企業有哪些具體影響?
A:海運運價暴跌會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但同時也可能反映市場需求減弱,企業可能面臨貨物銷售不暢的挑戰,進而影響整體營收。
Q:新台幣升值對台灣出口商有什麼應對策略?
A:出口商可以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拓展新興市場、優化供應鏈管理以及利用金融工具對沖匯率風險來應對新台幣升值的影響。
Q:企業在全球貿易變動中如何提升韌性和競爭力?
A:企業應加強數位轉型、提升研發能力、擴展多元市場、提供專業服務以應對不確定的國際貿易環境,從而提升韌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