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三重啟條件受疑耐震力 監委發表嚴肅關切

台灣能源政策和電力穩定供應一直是民眾熱議的話題。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與碳排放減量壓力影響,加上國內產業對可靠電力的需求不斷上升,關於是否該重啟核能發電的辯論又再度升溫。這不只關乎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還牽涉到大眾對核安的深刻擔憂。尤其是監察院最近發布的調查報告,針對現有核電廠的抗震性能提出嚴重質疑,讓核電重啟的評估過程變得更加棘手。

台灣能源政策辯論與核電安全疑慮插圖,顯示民眾討論政策與公共安全

台灣核電重啟爭議與安全疑慮

台灣在能源轉型和核電策略上,一直處於拉鋸狀態。根據「非核家園」方針,核電廠逐漸退役,但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國際減碳要求,以及電價持續上漲等問題,讓重啟核電的呼聲從未停歇。經濟部原本計劃在12月檢討重啟核電方案,這項決定將深刻塑造台灣未來的能源格局。

台灣三座核電廠抗震檢討插圖,強調地震活動與安全分析

監察院對核電廠耐震能力的關切

就在經濟部即將展開重啟核電審查的敏感時期,監察院公布了一份報告,對核一、核二、核三廠的抗震能力發出「令人擔憂」的警示。監察委員強調,這些核電廠營運超過40年,其抗震設計標準可能無法完全對應當前國際規範,以及台灣地震多發的地理環境。報告特別敦促台電和核能安全委員會(核安會)對核電廠的抗震性能展開徹底審查和升級,確保它們能抵禦更強烈的地震衝擊,從而維護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這份報告無異於在核電重啟討論中丟下一枚重磅炸彈,提醒大家核安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需以最嚴格的標準來處理。更多細節可見 Yahoo新聞的報導

台灣核電對能源轉型影響插圖,對比再生能源與核設施

經濟部審查進程與各方立場

在核電重啟議題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之際,經濟部必須謹慎權衡各方意見。原定於12月的審查程序,顯示政府正全面考量核電的優點與隱憂。贊成重啟的一方往往指出,核電提供可靠、低碳的基礎電力,能降低燃煤比例、緩解空氣污染,並維持供電穩定,避免電價劇烈波動。相反,反對聲音則聚焦於核廢料處置的難題、潛在核災風險,以及台灣土地狹小、人口密集的特性,認為重啟的弊端遠超益處。監察院的報告更直指抗震隱患,堅持台電與核安會需徹底檢討核電廠的抗震措施,方能滿足安全門檻。欲了解經濟部審查細節及監察院質疑,可參考 自由時報的報導

核電在台灣能源轉型中的定位

台灣的能源轉型路線圖,旨在逐步實現「非核家園」,同時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並保證電力供應順暢。不過,再生能源的擴張仍卡在土地徵用、電網整合,以及發電不穩定的瓶頸上。在這樣的脈絡下,核電作為一種已成熟的零碳基礎電力,其定位變得頗具爭議。有些專家建議,在再生能源尚未臻完善之前,核電可暫時扮演過渡角色,協調供電可靠性和碳排目標。但前提是必須築牢安全基石。例如,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過去如921大地震的經驗,更凸顯強化抗震設計的必要性。核電議題遠不止技術層面,它交織政治、經濟、環保與公眾意見等多重因素,需要政府與社會透過理性溝通和全面評估來化解。有論壇文章深入剖析台灣核電的利弊及能源轉型的難題,可參考 CMoney論壇的分析

結論

台灣核電重啟的討論,直接影響國家的能源保障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監察院對核電廠抗震能力的警示,為這場辯論注入關鍵的安全視角。經濟部在檢討重啟方案時,應優先回應民眾的核安疑慮,並要求台電與核安會提出實在的改善方案。只有在確認核電廠擁有充足抗震能力,並完善風險控管與資訊公開機制後,方能探討核電於能源轉型中的可能貢獻。這是個仰賴科學證據、專家判斷與社會共識的重大議題,稍有疏忽都可能釀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台灣目前核電廠的狀況為何?

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包括核一、核二、核三,其中部分機組已逐步除役或停機運轉。在「非核家園」政策的框架下,這些核電廠的後續命運,尤其是重啟或延役的可能,一直是公眾熱議的中心。監察院最新報告也特別強調,這些設施的抗震性能需加強審核,以因應潛在風險。

監察院為何關切核電廠的耐震能力?

監察院的關注點,主要來自台灣的地震活躍地帶特性。報告分析,核一、核二、核三廠的建造時期較早,其抗震設計或許無法全面匹配如今更嚴格的國際安全準則,以及對地震威脅的最新理解。因此,監察院呼籲台電與核安會展開全面評估與升級工作,確保核電廠能抵抗強震,進而保護大眾安全。

經濟部審查重啟核電案的意義是什麼?

經濟部對重啟核電案的審查,象徵政府正在重新檢視核能在台灣能源架構中的位置。這過程將綜合考量諸多面向,例如:

  • 電力供應穩定性: 維持國家經濟與日常生活的電力需求。
  • 減碳目標: 核電的低碳屬性有助實現全球減排義務。
  • 能源成本: 相較某些再生能源或傳統燃料,核電可能帶來經濟優勢。
  • 核能安全: 涵蓋運作安全、廢料管理及防災應變能力。

監察院的報告,自然會成為審查中不可忽視的核心要素。

重啟核電對台灣能源轉型有何影響?

重啟核電將大幅改變台灣能源轉型的軌跡,主要影響包括:

  • 短期內有助於穩定供電: 作為基礎電力,核電能緩衝再生能源初期的不確定性。
  • 達成減碳目標: 無溫室氣體排放,助力加速碳中和進程。
  • 挑戰非核家園目標: 這將與既有政策衝突,需調整轉型藍圖。
  • 核廢料處理問題: 廢料最終處置仍是棘手難題,重啟將加劇此議題的複雜度。
  • 社會與政治爭議: 核電在台灣極具敏感性,重啟易引發廣泛社會與政治對立。

Finews 編輯
Finews 編輯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新聞網,立志把艱澀的財經、科技新聞用最白話的方式說出來。

文章: 649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