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台塑集團在股東會上面對石化產業逆風挑戰,揭示應對策略與未來轉型方向,展望下半年的經營狀況及市場變化。
最近你可能在新聞上看到,許多傳統產業公司在股東會上都提到營運很辛苦。特別是石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你會不會好奇,像台塑、台化這樣的產業龍頭,在這樣的逆風環境下是怎麼應對的?這篇文章就是要帶你了解,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化與台塑公司,如何在股東會上坦誠面對經營困境,並揭示他們為了尋求突破所規劃的策略與轉型方向。
我們將一起探討石化產業現在面臨哪些困難、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帶來什麼衝擊,以及台化和台塑各自提出了哪些具體的應對策略,包含產品差異化、市場分散,甚至投資全新的事業領域。最後,我們也會看看,他們對下半年的營運展望是否樂觀。

為什麼說石化產業現在很辛苦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市場面臨了嚴重的「供過於求」現象,也就是業界常說的產能過剩。簡單來說,全球石化產品的生產量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這導致產品價格難以提升,甚至下跌,擠壓了製造商的利潤空間,形成一片「紅海效應」。
在這樣的環境下,台化與台塑去年的營運自然也受到很大衝擊。根據股東會上的說明,雖然有些產品的營收可能持平甚至微增,但整體獲利卻大幅下滑。這主要是因為產品的「加工差」(原料成本與製成品售價之間的價差)不足,加上轉投資收益不如預期。舉例來說,台化去年的每股稅後盈餘(EPS)只有新台幣0.06元,儘管如此,為了回饋股東,公司還是動用了部分未分配盈餘,配發了每股新台幣0.5元的現金股利,這也顯示了公司經營面臨的壓力。
| 項目 | 數據 |
|---|---|
| 每股稅後盈餘(EPS) | 0.06 元 |
| 現金股利 | 0.5 元 |
除了產業本身的供需問題,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動更是雪上加霜。你可能聽過中美貿易戰,這不只影響了雙邊貿易,更引發了全球供應鏈重組。近年來,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產品課徵高額關稅,甚至開始推動「對等關稅」政策,這對產品大量銷往美國市場的台灣石化業者構成了直接威脅。
面對這樣的關稅壁壘,台塑和台化都意識到必須調整市場布局。過去倚重中國大陸市場的比重必須降低,轉而加速開發其他區域,特別是東南亞與印度等需求正在成長的新興市場。台塑就提到,他們正努力讓產品獲得印度標準局(BIS)的認證,這就像拿到市場的入場券一樣重要,目前已經有9項產品通過認證,這就是實際的應對行動。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匯率波動。如果台幣相對於美元升值,對於主要以外銷美元計價產品的石化公司來說,就意味著相同的產品賣出去後,換回來的台幣變少了,直接侵蝕了營收與毛利率。台塑董事長郭文筆就曾指出,台幣每升值1%,大約會影響公司營收0.66%、毛利率0.14%,累積下來也是不小的數字。
| 匯率影響 | 影響比率 |
|---|---|
| 營收 | 0.66% |
| 毛利率 | 0.14% |
面對艱困情勢,台化董事長洪福源提出了幾項重要的應對策略。他坦言,在產能過剩的市場,一味追求市佔率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會賠錢。因此,台化決定「拋棄無效市佔」,意思就是會主動調整或下調一些不賺錢的產銷量,把資源集中在更有利可圖的方向。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反直覺,但卻是為了維護整體獲利能力的務實做法。
台化策略的另一個重點是提升產品差異化與高值化。這代表公司不再只生產那種大家都會做、競爭最激烈、價格殺最兇的泛用塑膠或石化原料。而是要開發具有特殊功能、更符合客戶特定需求、或是技術門檻較高的產品。台化目標在未來幾年內,將差異化產品的銷售比重提升到50%以上。這就像是從賣一般的麵粉,轉為開發預拌好的特色烘焙粉,雖然量可能沒那麼大,但利潤更好、競爭者更少。
此外,台化也持續在內部管理和生產效率上下功夫,例如導入AI技術來優化生產流程、降低單位成本,並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與數位轉型,以提升整體競爭力,希望在最壞的環境下,也能站穩腳步,為未來的復甦做好準備。
另一家公司台塑,則是由新任董事長郭文筆在股東會上勾勒出更宏觀的轉型藍圖。他強調,台塑必須朝向「高值化」與「差異化」發展,並且要積極跨足全新的領域,尋求未來的成長動能。台塑計畫在未來幾年內,投入約新台幣285億元,鎖定三大領域進行前瞻性產品開發與投資:
這些領域都與台塑現有的化學材料基礎有一定關聯,但卻是全新的應用市場,能有效分散石化本業面臨的風險。同時,台塑也設定目標,希望將公司的差別化產品銷售比重從2024年的41%,提升到2025年的47%。
在應對關稅和市場變局方面,台塑的策略與台化類似,都是加速市場分散。他們特別提到要「加速分散至東南亞及印度」,並將降低中國大陸的銷售比重。此外,台塑也積極進行數位轉型,例如應用AI開發多個專案,以提升營運效率和生產彈性;同時持續投資全球布局,目前有7個海外投資案正在進行中。

談到下半年的營運展望,儘管石化產業有傳統上的「旺季」期待,且中國大陸近期也推出一些經濟刺激政策,希望能提振內需,OPEC+的動向也可能導致原油和原料價格下跌,這對生產成本可能有利。這些似乎都是正面的因素。
然而,台塑和台化的高層都表達了相對審慎甚至保守的態度。為什麼呢?因為剛才提到的兩大不確定因素——關稅和匯率——實在太難預料了。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走向如何?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會怎麼變化?這些外部變數可能在一夕之間改變公司的成本結構和獲利預期。正因如此,台塑董事長郭文筆坦言,因為關稅和匯率實在難以掌握,對於下半年的具體業績數字「不敢承諾」,這句話也反映了目前經營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
儘管如此,兩家公司都表示,會持續透過內部調整、提升競爭力、加速轉型來應對挑戰。他們相信憑藉過去累積的經營基礎,有信心能夠度過這段艱困時期。
從台化和台塑的股東會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歷史悠久的產業龍頭,面對全球經濟結構的變遷、地緣政治的風險、以及產業本身的困境,也必須積極應變。他們不再固守傳統的營運模式,而是勇於調整產銷策略、深化產品差異化、開拓新的市場,甚至投入全新的高值化事業領域。
這也提醒我們,無論在哪個產業,持續學習、應變、並朝向更高價值、更具彈性的方向轉型,是在快速變動的世界中尋求生存與永續的關鍵。雖然短期內石化產業的挑戰依然嚴峻,但企業積極的轉型與布局,是為未來累積能量、等待黎明的重要過程。
【重要聲明】本文僅為提供產業資訊與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務必獨立思考並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後再做決策。

Q:石化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A:石化產業目前主要面臨產能過剩、關稅增加及匯率波動的挑戰。
Q:台化和台塑的應對策略有哪些?
A:他們的策略包括拋棄無效市佔、加速市場分散,以及投資新興領域以尋求高值化產品。
Q:下半年的營運展望如何?
A:雖然有旺季期待,但囿於關稅和匯率的不確定性,兩家公司表達了相對審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