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美國川普政府決定撤銷前任政府核准的37億美元潔淨能源補助引發廣泛討論。此舉或影響相關產業發展,本文解析原因與影響。
你可能最近在新聞上看到一則消息:美國川普政府的能源部宣布,將撤銷前任政府發給數十個潔淨能源及製造業專案、總計高達37億美元的補助款項。這數字聽起來很大,涉及的產業聽起來也跟我們未來的生活有關,像是減少污染、發展新科技等等。這項決定引起了各界熱烈討論,有人支持,認為是把錢花在刀口上;也有人批評,擔心會拖慢美國科技發展的腳步。
這篇文章就是要帶你一起了解:為什麼川普政府要做這件事?有哪些專案和公司受到影響?各方反應是什麼?以及這對未來的能源政策可能帶來哪些影響?讓我們一步一步拆解這個複雜的議題。
這項撤銷補助的決定是由能源部宣布的,現任能源部長克里斯·萊特(Chris Lite)對外說明了這麼做的理由。他表示,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目的是確保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得有效率,並且符合國家的整體利益。
白話來說,政府的意思是他們回去仔細審查了前任(拜登)政府批准的這些補助專案,覺得有些專案可能存在問題,例如:
資金效率不高: 可能覺得這些錢投下去,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或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
不符合國家安全或能源可靠性: 覺得有些專案的技術或合作對象,可能對美國的能源安全或國家安全構成疑慮。
投資報酬率不足: 認為這些專案可能不是最有前景的投資方向,不如把資源用在其他地方。
能源部長特別提到,他們認為前任政府在批准這些補助時,可能缺乏足夠深入的財務審查,有些決策是在任期最後階段匆忙做出的。因此,現在他們要透過這次的審查和撤銷,來糾正這些可能存在的「詐欺、浪費或濫用」情況,確保補助款真正花在刀刃上,支持那些能夠 bolster 美國國家安全和可靠能源的專案。
問題類型 | 具體說明 |
---|---|
資金效率 | 可能無法預期效果或經濟效益 |
安全考量 | 可能影響能源或國家安全 |
報酬率 | 不是最有前景的投資方向 |
這次被撤銷補助的專案總共有24個,涉及的金額高達37億美元。你可能會好奇,哪些公司和哪些技術受到影響呢?其實範圍相當廣泛,包含了我們常聽到的能源巨頭,也有一些你可能比較不熟悉的新創公司。
受影響的企業名單包括:
大型企業:像是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食品業巨頭卡夫亨氏(Kraft Heinz)、化工公司伊斯曼化工(Eastman Chemical)等。
新創公司:例如專注於低碳水泥技術的Sublime Systems、開發無碳水泥的Brimstone Energy等。
其他:還有像Calpine、美國鑄鐵管公司、Skyven Technologies等等,涵蓋多個不同產業。
這些被取消補助的專案涵蓋的技術類型也非常多元,主要集中在「工業去碳化」(Industrial Decarbonization)領域,目標是減少製造業和重工業的碳排放。具體來說,包括:
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這是被撤銷金額最大的一塊,約佔了23億美元。這種技術旨在捕捉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然後儲存起來,不讓它進入大氣。
工業製程電氣化或氫能替代: 用電力或氫氣取代傳統化石燃料,來為工廠提供熱能或動力,例如用電弧爐煉鋼,或使用氫氣製造氨。
低碳材料: 開發和生產碳排放較少的材料,像是前述的低碳水泥,製造過程比傳統水泥排放更少溫室氣體。
分子塑膠回收: 利用化學方法將廢棄塑膠分解回基本單元,再重新製造新的塑膠,減少對原油的依賴。
潔淨甲醇: 生產過程使用低碳或零碳技術的甲醇,可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
技術類型 | 簡介 |
---|---|
碳捕集與封存 | 捕捉工業過程中的二氧化碳。 |
工業電氣化 | 用電力或氫氣替代傳統化石燃料。 |
低碳材料 | 生產碳排放較少的材料。 |
從這個列表你可以看到,這些專案都是在嘗試用創新的方法,讓那些傳統上高排放的產業變得更環保。補助被撤銷,無疑會對這些技術的商業化和推廣帶來挑戰。
對於政府的這項決定,受影響的公司和相關產業組織反應不一,但普遍都感到意外和失望。
一些被撤銷補助的公司表示,他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專案是符合甚至有助於實現美國的政策目標,例如:
促進「美國製造」(Made in USA): 許多專案涉及在美國本土建設新廠或升級現有設施,創造就業機會。
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有些專案關乎關鍵礦物或材料的國內生產。
推動技術創新: 許多是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有潛力讓美國在全球潔淨技術競爭中保持領先。
舉例來說,開發低碳水泥的 Sublime Systems 公司就表達了失望,他們認為自己的技術能幫助美國減少水泥生產的碳排放,同時支持國內製造業。開發無碳水泥的 Brimstone Energy 也強調其技術對於建構 resilient 的國內供應鏈至關重要。
而來自環保組織和潔淨能源倡議者的批評聲音則更為嚴厲。例如,美國能源效率經濟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ACEEE)的執行主任史蒂芬·納德爾(Steven Nadel)就公開批評說,這項決定是「短視近利」(Short-sighted),完全與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增強產業競爭力、減少碳排放等目標背道而馳。
批評者認為,撤銷這些補助不僅會讓相關專案寸步難行,可能導致已經投入的研發和建設成本付諸東流,甚至影響到相關的工作機會。長遠來看,可能會削弱美國在潔淨能源技術領域的全球競爭力,讓其他國家迎頭趕上。他們覺得,政府聲稱的「盡職調查」只是藉口,實質上是為了削減對氣候變遷相關專案的聯邦支持。
將這次撤銷補助的事件放到更大的背景下來看,許多分析師認為,這很可能是川普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一個重要訊號或轉向。你可能知道,川普過去一直比較傾向於支持傳統的化石燃料產業(如石油、天然氣、煤炭),並對氣候變遷議題持懷疑態度。
這次大規模撤銷潔淨能源和製造業的補助,儘管官方強調是基於財務和國家安全的「盡職調查」,但在許多人看來,這與川普政府可能重啟「美國能源主導議程」(American Energy Dominance Agenda)的意圖是一致的,也就是優先發展和出口傳統能源,減少對可再生能源和去碳化技術的聯邦投入。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將完全放棄潔淨能源呢?倒也未必。即使在傳統能源陣營內部,對於某些技術如碳捕集仍有跨黨派的支持,因為它也可以用於減少燃煤或燃氣發電廠的排放。這次被取消的碳捕集專案雖然多,但也許未來會有針對性地支持符合其「可靠能源」標準的碳捕集專案。
然而,對於那些更具創新性、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的技術,例如一些新創公司研發的低碳材料、先進回收技術等,這次撤銷補助無疑是一大打擊,可能會讓這些技術的發展速度變慢,甚至胎死腹中。這對於希望看到美國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領導角色的觀點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
總結來說,川普政府能源部撤銷數十億美元潔淨能源與製造業補助的決定,是政府以「盡職調查」、確保納稅人資金效益為名,對前任政府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官方理由聚焦於資金的效率、國家安全和投資回報,並對前政府的審核流程提出質疑。
然而,此舉也引發了業界和批評者的強烈反彈,他們擔憂這會損害美國在潔淨技術領域的競爭力,與其自身強調的「美國製造」目標相衝突,並可能阻礙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這兩種觀點之間的衝突,正是本次事件的核心爭議點。
無論是出於何種考量,這項決定無疑將重新塑造美國在特定潔淨技術領域的發展格局,影響相關產業的投資信心和創新步伐。未來美國的能源政策將如何演變,以及這次撤銷補助的長期效應如何顯現,將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焦點。
【重要提示】本文僅為資訊分析與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自行判斷並承擔相關風險。
Q:川普政府為什麼要撤銷潔淨能源補助?
A:主要理由是基於財務效率和國家安全考量,認為某些專案不符合美國利益。
Q:哪些公司受到此次補助撤銷的影響?
A:包括大型企業如艾克森美孚及新創公司如Sublime Systems等,共有24個專案受影響。
Q:這項決定對未來的能源政策有什麼影響?
A:可能會阻礙創新技術的發展,削弱美國在潔淨技術領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