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蘋果要求Patreon將支付導向外部瀏覽器,引發關於第三方支付的新挑戰,並影響開發者和使用者體驗。這一規定實際上仍掌控支付方式,引發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
你或許曾聽過關於蘋果 (Apple) 在其 iOS 應用程式商店 (App Store) 內對於支付方式的各種規定。這些規定,特別是要求使用蘋果內建的支付系統並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長期以來一直是開發者社群和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近期,一起發生在知名訂閱服務平台 Patreon 身上的事件,再次讓「蘋果的支付政策」這個議題浮上檯面。
簡單來說,這個事件是:Patreon 嘗試在其 iOS 應用程式內提供使用者直接透過 Patreon 自身系統完成訂閱付款的選項,但蘋果卻要求 Patreon 必須將這個支付流程導向應用程式外部的網頁瀏覽器來完成。這看起來只是個技術細節,但對於那些想在 iOS 應用程式內提供非蘋果支付選項的開發者來說,卻可能帶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引發我們思考:蘋果所謂的「開放第三方支付」到底是什麼意思?又將如何影響你我的使用體驗?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一起解析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背後代表的更廣泛意義。

Patreon 是一個許多創作者用來提供獨家內容並向粉絲收取訂閱費用的平台。就像其他許多服務一樣,Patreon 也有自己的 iOS 應用程式,方便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瀏覽內容。過去,許多 iOS 應用程式內的付費功能(特別是購買數位內容或服務的訂閱)都必須透過蘋果自家的「App Store 內建購買 (In-App Purchase)」系統來完成。這代表蘋果會從每筆交易中抽取佣金,通常是 30%。
在一些地區的法律要求或訴訟壓力下,蘋果近年來開始放鬆部分限制,允許特定類型的應用程式(例如閱讀器 App 或現在的某些情況)在應用程式內提供非蘋果支付選項。Patreon 作為一個訂閱平台,似乎也嘗試利用了這項政策的彈性,讓使用者在 iOS 應用程式內可以直接選擇使用 Patreon 自己的支付系統來完成訂閱,跳過蘋果的內建購買。
然而,根據報導,蘋果對於 Patreon 的這個做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蘋果並非完全禁止 Patreon 提供自身支付,而是要求 Patreon 必須將使用者引導至應用程式外部的網頁瀏覽器去完成支付流程。換句話說,當使用者點擊訂閱或付款時,應用程式會跳出,開啟一個外部的 Safari 或其他瀏覽器視窗,使用者需在那個網頁上輸入支付資訊並完成交易,然後再手動切換回 Patreon 應用程式。
這個要求至關重要,因為它顯示了即使蘋果在政策上允許第三方支付的選項存在,但在實際執行細節上,蘋果仍然保有高度的控制權,並可能透過要求導向外部瀏覽器這樣的方式,來管理或影響支付的完成方式。
| 主要要求 | 影響 | 備註 |
|---|---|---|
| 使用者必須跳轉至外部瀏覽器完成支付 | 可能導致使用者體驗中斷 | 影響完整性與便捷性 |
| 保持高控制權 | 影響第三方支付的實行方式 | 限制市場競爭 |
要理解 Patreon 事件的意義,我們得先快速回顧一下蘋果在 App Store 上的支付政策歷史。蘋果長期以來堅持,對於在 iOS 應用程式內販售的數位商品或服務,開發者必須使用蘋果提供的內建購買系統,並且蘋果會從中抽取最高達 30% 的「平台服務費」。蘋果認為這筆費用是用來維護 App Store 這個安全、可靠的生態系統,並提供開發者各種工具與服務。
然而,許多開發者和公司認為這筆 30% 的抽成過高,且強制使用蘋果支付系統限制了市場競爭,是一種壟斷行為。這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監管審查和法律訴訟。例如,歐洲的《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 DMA) 等法規,就明確要求大型平台必須允許開發者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統,不能強制綑綁平台自身的支付服務。
在這些壓力下,蘋果陸續在不同地區或針對特定情況放鬆了部分限制。例如,允許一些「閱讀器」應用程式(如電子書、音樂、影片串流服務等)提供外部連結,引導使用者到網頁上完成購買或訂閱。這次 Patreon 事件,似乎就是蘋果在允許應用程式提供非內建購買選項後,所採取的一種具體執行方式。
蘋果的邏輯可能是:既然允許你使用自己的支付,但為了維持其平台流程的一致性或監管需求(例如告知使用者他們即將離開蘋果環境進行交易),要求將支付流程導向外部網頁是一種折衷或必要的步驟。但正如我們將在下一段探討的,這個「導向外部」的要求本身,可能就隱藏著對使用者體驗和開發者商業模式的潛在影響。
將應用程式內的支付流程強制導向外部瀏覽器,對開發者、平台以及最終使用者都會帶來顯著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1. 使用者體驗中斷:
對你而言,當你在一個應用程式內決定要購買或訂閱時,最流暢的體驗是什麼?通常是直接在應用程式內部完成支付,可能透過儲存的信用卡資訊、Apple Pay,或者其他已經整合好的支付方式。但如果被要求跳轉到外部瀏覽器,這個流程就變得複雜了:

這種跳轉和多次操作的流程,遠不如在 App 內直接彈出支付介面來得順暢。對於使用者來說,這可能感覺不方便、步驟繁瑣,甚至可能因為流程不熟悉或懷疑安全性而放棄支付。我們稱這種流程不順暢可能導致使用者放棄購買的現象為「摩擦點」增加,這嚴重影響了使用者體驗。
| 摩擦點影響 | 用戶反應 | 可能結果 |
|---|---|---|
| 繁瑣的跳轉流程 | 感到不方便和不安全 | 可能放棄購買 |
| 多次登入 | 時間消耗 | 降低購買意願 |
2. 開發者及平台的「轉換率」下降:
對於像 Patreon 這樣的平台或任何想提供非蘋果支付的開發者來說,使用者體驗的每一個「摩擦點」都可能導致潛在客戶在過程中流失,最終未能完成購買。這在商業上被稱為「轉換率」下降——也就是有多少比例的使用者開始支付流程後,最終成功完成支付。
如果使用者因為被導向外部瀏覽器感到麻煩或不安全而放棄支付,Patreon 或其他開發者就會失去這筆收入。與蘋果內建購買的高度整合與流暢性相比,外部導向支付的轉換率通常較低。這直接影響了開發者的商業模式和營收。即使開發者可以避開蘋果的 30% 佣金,但如果因此損失了更多的潛在客戶,結果可能得不償失。
3. 技術與維護成本增加:
為了遵守蘋果的要求並提供外部導向的支付選項,開發者需要投入額外的工程資源來實現這個跳轉流程,並確保跳轉後的網頁支付體驗良好且與應用程式內的帳號狀態能正確同步。這增加了開發和維護的複雜度與成本。
總而言之,蘋果看似允許「第三方支付」的存在,但透過「必須導向外部」這個執行細節,實際上可能是在犧牲使用者體驗的流暢性,間接提高了開發者使用非蘋果支付的門檻和風險,從而可能削弱第三方支付的競爭力。
Patreon 事件不僅僅是單一公司與蘋果之間的協商問題,它更是當前全球監管機構關注大型科技公司平台控制權和市場壟斷議題的縮影。各國監管機構越來越關注蘋果等大型平台是否利用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優勢地位,對開發者施加不公平的條款,限制市場競爭。
允許第三方支付是監管機構推動「開放平台」和「公平競爭」的重要一環。理論上,開發者應該可以自由選擇提供哪種支付方式,並且這些選項在使用者介面和流程上應該享有與平台自有支付方式相似的地位,不被不合理地「歧視」。
然而,蘋果要求 Patreon 將支付導向外部瀏覽器,引發了這樣的質疑:即使蘋果不再強制使用內建購買,但如果它能透過流程設計(如外部導向)來降低第三方支付的易用性或吸引力,這是否仍然是一種變相的平台控制和對競爭的限制?

從監管角度看,關鍵在於判斷這種要求是否「必要」且「公平」。蘋果可能會辯稱這是出於使用者安全、隱私保護或流程一致性的考慮。但批評者會認為,蘋果完全有能力在應用程式內部實現安全的第三方支付介面,許多其他平台(如電商 App 內部整合多種支付方式)就是這樣做的。要求導向外部,更像是為了維持對使用者交易流程的掌控,或者至少是讓第三方支付顯得不那麼便利,藉此維護自身內建購買的主導地位。
因此,Patreon 事件被視為一個重要案例,讓外界得以觀察蘋果在遵守監管要求(允許第三方支付)的同時,如何透過具體政策執行細節來維護其在 iOS 生態系統內的控制力。這場關於平台控制權的拉鋸戰,顯然還會繼續下去。
知名訂閱平台 Patreon 被要求將其在 iOS 應用程式內的自身支付選項導向外部瀏覽器完成交易,是蘋果在開放第三方支付政策背景下一個值得關注的具體實踐案例。
這個事件凸顯了幾個關鍵點:
對於廣大使用者和開發者而言,這意味著未來我們可能會在 iOS 應用程式中看到更多樣的支付選項,但也需要留意這些選項在實際使用上的便利性差異。而類似 Patreon 的案例,也將持續形塑應用程式經濟的未來格局。
【投資免責聲明】
本文僅為新聞事件與產業趨勢的解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中提及的任何公司、技術或市場動態,僅為說明目的,讀者不應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依據。投資有風險,請務必獨立思考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
Q: 蘋果的第三方支付政策具體是什麼?
A: 蘋果允許應用程式使用第三方支付,但要求支付流程必須轉向外部瀏覽器完成。
Q: 為什麼開發者反對蘋果的支付抽成?
A: 開發者認為30%的抽成過高,且強制使用蘋果支付限制了市場競爭。
Q: 這個政策會影響使用者體驗嗎?
A: 是的,支付須跳轉至外部瀏覽器,這可能導致使用者體驗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