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你或許聽過,我們的世界正努力轉向更潔淨的能源,像是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這些「再生能源」雖然環保,但卻有個讓人頭痛的特性:它們不是隨時都能發電的。想像一下,晚上沒有太陽,或是風不夠強的時候,發電量就會大打折扣。這導致我們的電網有時候「電力過剩」,有時候又「電力不足」,非常不穩定。

這種不穩定的狀況,不僅會造成電力浪費,更阻礙了電網完全「脫碳」的目標。因為當再生能源無法供電時,我們仍需要依賴傳統的燃氣發電廠來補足電力缺口,這與減碳目標背道而馳。因此,一個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所謂的「長時儲能」技術,變得格外重要。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電力「備用電池」,能夠把白天或風大的時候多餘的電力存起來,等到需要的時候再釋放出來,確保電力供應全天候穩定不間斷。
這項技術不只關乎我們的生活用電,對於需要二十四小時運作的「工業設施」來說,穩定的電力更是命脈。此外,隨著人工智慧、電動車和熱泵等新科技的發展,全球的能源需求正急速增長,長時儲能的重要性也隨之水漲船高。它將是我們邁向完全潔淨能源未來的關鍵一步。

在眾多儲能技術中,一間名為「第四能源」(Fourth Power)的新創公司,正帶來一項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情節的創新:「熱能電池」。這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那種鋰離子電池,而是利用高溫「熱能」來儲存電力的獨特裝置。
那麼,它的運作原理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超大型、超高效的「熱水瓶」:
這項技術的巧妙之處在於,它採用了耐高溫的「石墨」材料以及由「石油焦」製成的絕緣系統,確保了能源儲存的效率和安全性。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系統每天僅損失百分之一的儲存能量,代表著極高的儲能效率與系統「韌性」。同時,它使用容易取得的「碳塊」和「熔融錫」等材料,避免了對稀有礦物的依賴,也讓供應鏈更簡單、更穩定。

以下是「第四能源」熱能電池的主要技術特點:
「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不僅在技術上令人驚豔,其預期帶來的「成本效益」更可能「顛覆」整個儲能市場。目前,電網規模的長時儲能解決方案通常昂貴且選擇不多,而「第四能源」正挑戰這個現狀。
該公司預計,一旦大規模生產,其「熱能電池」的儲能成本有望降至每千瓦時二十五美元。這個數字有多厲害?讓我們透過下表來比較一下:
| 儲能技術 | 預估資本支出成本 (每千瓦時) | 主要材料 | 典型放電時間 | 預估系統壽命 |
|---|---|---|---|---|
| 第四能源熱能電池 | 約二十五美元 (目標) | 碳塊、熔融錫 | 八小時以上,可達數月 | 約三十年 |
| 鋰離子電池 (四小時) | 約三百零四美元 | 鋰、鎳、鈷等 | 約四小時 | 約十五年 |
| 熱能儲能 (全球平均) | 約二百三十二美元 | 多種(如熔鹽) | 八小時以上 | 約二十五年 |
| 壓縮空氣儲能 (全球平均) | 約二百九十三美元 | 空氣、大型儲罐 | 八小時以上 | 約三十年以上 |
| 尖峰天然氣電廠 | 無儲能,燃料成本高 | 天然氣 | 隨需供電 | 約二十至三十年 |
從表格中你可以看到,「第四能源」的成本目標僅是「鋰離子電池」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數字。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長達「八小時以上」,甚至「長達一個月」的連續供電能力。這遠超過目前市場上主流「鋰離子電池」的四小時限制,能夠有效解決「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問題,讓風能和太陽能真正實現全天候供電。對於那些要求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供電的「工業電氣化」場景,例如重工業或數據中心,這種超長續航力更是不可或缺。
此外,以下是「第四能源」熱能電池的競爭優勢:
這項前瞻技術的發展,當然也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第四能源」已經完成了兩輪成功的募資,包括二千萬美元的「A輪增資」和一千九百萬美元的「A輪募資」,總共募得近四千萬美元。這些資金主要來自「慕尼黑再保險創投」和「突破能源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顯示市場對其技術與商業潛力的高度認可。

以下是「第四能源」的募資與發展計劃:
那麼,我們何時能看到這項技術真正落地應用呢?「第四能源」已經有明確的發展藍圖:
為了更清楚展示「第四能源」的募資輪次及用途,請參考下表:
| 籌資輪次 | 資金金額 | 主要投資者 | 資金用途 |
|---|---|---|---|
| A輪增資 | 二千萬美元 | 慕尼黑再保險創投 | 技術研發與生產擴展 |
| A輪募資 | 一千九百萬美元 | 突破能源創投 | 市場推廣與基礎設施建設 |
這項技術的商業化,對於全球能源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它不僅能大幅降低潔淨電力的成本,加速「電網脫碳」進程,還能減少對稀有礦物(如鋰)的依賴,從而提升能源供應鏈的「韌性」和「永續發展」性。想像一下,一個更便宜、更穩定、更環保的電力未來,這一切都可能因為像「第四能源」這樣的創新而加速實現。
在全球範圍內,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最佳化能源結構,以應對氣候變遷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在「長時儲能」領域,國際間的競爭與合作也日益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長時儲能技術」的「商業化」和「大規模專案部署」方面,目前正展現出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於其政府的有利政策支持。這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鑑,意識到政策引導對於新興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全球長時儲能市場的競爭格局,請參考下表:
| 國家 | 技術領先 | 政策支持 | 市場佔有率 |
|---|---|---|---|
| 中國 | 熱能儲能、壓縮空氣儲能 | 高 | 35% |
| 美國 | 熱能電池、鋰離子電池 | 中 | 25% |
| 歐洲 | 壓縮空氣儲能、熱能電池 | 高 | 20% |
| 其他地區 | 多樣化技術 | 低至中 | 20% |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報告指出,目前「熱能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在放電時間超過八小時的應用上,其「成本效益」已超越「鋰離子電池」。這項趨勢提醒我們,未來的儲能市場將更加多元,不再是單一技術獨大。
對於美國和歐洲等地區來說,「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等非鋰離子儲能技術,無疑提供了一個發展本土「長時儲能」產業的絕佳機會。透過投資這些創新技術,不僅能加速「電網脫碳」,減少對進口能源和稀有礦物的依賴,還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國家在未來能源格局中的戰略地位。這場能源賽局,不只關乎技術,更關乎國家能源安全與經濟競爭力。

回顧一下,我們談到了「再生能源」間歇性帶來的挑戰,以及為何「長時儲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技術,以其獨特的「熔融錫」與「熱光電轉換器」原理,展現了儲能領域的巨大潛力。它不僅承諾以遠低於「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提供長達數月之久的電力儲存能力,更因為使用易於取得的材料,降低了供應鏈風險,提升了系統的耐久性。
這項技術從「募資」到預計的「商業化」進程,都顯示出市場對其未來前景的看好。它將加速全球「電網脫碳」,為我們的工業和日常生活提供更穩定、可靠且永續的潔淨電力。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元的「儲能技術」共同推動能源轉型,而「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無疑是這場轉型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聲明:本文僅為資訊性及知識性說明,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
Q:長時儲能技術的主要優勢是什麼?
A:長時儲能技術能夠長時間穩定儲存電力,解決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的問題,並降低對傳統燃氣發電的依賴,促進電網脫碳。
Q:「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有何不同?
A:「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使用高溫熱能來儲存電力,成本更低,放電時間更長,且使用的材料更為普遍,避免了對稀有礦物的依賴。
Q:目前「第四能源」的熱能電池進展到哪一階段?
A:「第四能源」已完成兩輪募資,計畫在2026年建造首個百萬瓦時規模的示範電池,並在2028年開始提供商業規模的電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