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美中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對抗再度升級,特別是圍繞華為的昇騰AI晶片,影響全球科技產業格局。
你可能最近聽說,雖然美中兩國在一些貿易議題上好像有了一點點緩和的跡象,但就在科技領域,特別是人工智慧(AI)晶片這個最前沿的戰場,緊張關係卻又快速升溫了。這回的風暴中心,是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旗下的「昇騰」(Ascend)系列AI晶片。
美國商務部針對這個晶片發布了一份新的指導意見,本來以為是例行公事,結果裡頭的一些措辭,馬上讓北京跳腳,引發了一場新的隔空喊話。這不只是一場口水戰,它牽動著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神經,也讓許多企業,包括像輝達(NVIDIA)這樣在AI晶片領域稱霸的公司,都得繃緊神經。
究竟美國發布了什麼樣的管制?為什麼中國會反應這麼大,甚至搬出「反外國制裁法」來反擊?華為的昇騰晶片到底重要在哪裡?而這一切又會對我們所處的科技世界帶來什麼影響?接下來,就讓我們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來看懂這場最新的美中科技較量。
在這場技術競爭中,有幾個重要因素影響著結果:
因素 | 影響 |
---|---|
AI晶片性能 | 提升技術應用的潛力及範疇 |
政策法規 | 影響企業的操作模式和合作關係 |
市場供需狀況 | 決定企業的商業運營前景 |
這波新的緊張,起因於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的昇騰AI晶片發布了一份新的出口管制指導意見。這份文件一開始的措辭非常強硬,提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AI晶片,都可能被視為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
這裡我們要理解一個概念,叫做「域外管轄權」(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的法律或規定,試圖去管轄發生在其國境之外的行為。美國長期以來在出口管制上,特別是對華為這樣的企業,就經常展現出這種試圖將其管轄範圍擴及全球的意圖。這次最初的指導意見,就是這種意圖的具體展現。
這個「在全球任何地方」的說法一出來,就引發了軒然大波。中國方面立即表達了強烈抗議。中國商務部公開表示,美國這種行為是濫用出口管制手段,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和保護主義。他們認為,這完全破壞了近期美中雙方好不容易在日內瓦貿易談判中達成的一些共識,是在開歷史倒車。
面對來自中方和其他方面的壓力,美國商務部隨後對這份指導意見的措辭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在全球任何地方」這幾個字。不過,即使措辭軟化了,中國方面仍然不買單,認為這個指導意見本質上的歧視性及扭曲市場的性質並沒有改變。這也顯示,即使在細節上有所調整,美中在科技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尖銳。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區區一個晶片的「使用指導意見」,會讓中國的反應如此激烈?原因就在於華為的昇騰AI晶片,對中國來說具有無比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當前以人工智慧驅動的數位時代,算力(Computing Power)就等同於石油一樣重要,而提供這些強大算力的核心,就是AI晶片。過去,中國大部分高端AI晶片需要依賴進口,特別是來自美國公司,像是輝達的產品。
晶片型號 | 性能特徵 | 用途 |
---|---|---|
昇騰910系列 | 高效能AI運算 | 支撐各種AI應用 |
昇騰310系列 | 專注於邊緣運算 | 用於智慧型設備 |
昇騰820系列 | 強大的計算能力 | 適合雲端服務 |
然而,隨著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實施越來越嚴格的出口管制,中國獲取這些尖端晶片的管道被大大限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為的昇騰系列晶片,特別是性能較高的型號(例如經常被提及的昇騰910系列),就被中國視為實現「AI自力更生」,也就是在關鍵科技領域不再受制於人的重要支柱。
這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所強調的「科技自主」與「國產替代」目標高度契合。因此,任何針對昇騰晶片的限制,都被中國政府視為直接打擊其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行為。
為了回應美國的出口管制,中國也搬出了自己的法律武器。中國商務部在批評美國的同時,也發出了明確警告:全球任何企業或個人,如果協助實施美國的這些歧視性措施,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是非法域外擴展管轄的行為,可能會違反中國的《反外國制裁法》,並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表明,中國也在試圖構建自己的法律防禦體系,將科技競爭從產業層面,擴展到法律層面的較量。
美中之間圍繞著AI晶片的摩擦,不是只有政府層面的角力,它也對整個產業鏈,特別是那些需要用到高性能AI晶片的公司,以及像輝達這樣的主要供應商,帶來了實際的影響和挑戰。
對於中國本土的AI企業來說,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讓他們面臨嚴峻的合規風險。使用被美國列入管制清單的企業(如華為)生產的晶片,潛藏著觸犯美國法規的可能性,這使得他們在選擇硬體夥伴時必須更加謹慎。同時,無法取得足夠的、來自領先廠商的尖端AI晶片,也可能限制了這些企業的技術發展速度和創新能力。
而對於美國的科技巨頭,例如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來說,美中科技戰無疑是一把雙面刃。輝達的執行長黃仁勳就曾公開表示,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雖然是為了國家安全,但也損害了輝達在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的機會,估計可能損失數十億美元的營收。他甚至認為,這種限制反而可能刺激中國加速發展本土晶片技術,長期來看反而不利於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
黃仁勳也提到,美國政府後來廢除了拜登政府時期對向某些中東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出口先進AI晶片的部分限制,這使得輝達能夠在這些區域獲得新的業務機會,例如協助沙烏地阿拉伯建設AI工廠。這顯示,美國政府的政策調整,即使是為了平衡國家安全與商業利益,其具體影響和執行細節也會不斷演變,讓企業在其中尋找生機。
總體來說,這場晶片戰讓全球科技產業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企業在尋求技術發展和市場擴張的同時,也必須仔細評估地緣政治風險和各國不斷變化的出口管制規定。這不僅影響了硬體供應,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科技產業的合作模式和供應鏈安全。
華為昇騰AI晶片引發的爭端,再次清楚地告訴我們,儘管美中兩國在某些層面仍保持接觸,但在核心科技領域,特別是像人工智慧和半導體這樣的關鍵節點上,兩國的競爭與較量是長期且深刻的。
美國試圖透過出口管制,延緩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進步,特別是阻止其獲取和使用頂級AI算力。而中國則將這視為對自身發展權利的打壓,並積極推動本土替代和「自力更生」,同時準備運用法律手段進行反擊。
這場圍繞著AI算力的科技戰,不只是一國對一企的行動,它反映了兩個大國在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和未來科技主導權上的全面競爭。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人來說,理解這場競爭的脈絡和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看懂全球科技和經濟格局的變化。
請注意:本文旨在提供資訊性及教育性內容,對當前美中科技競爭進行客觀分析。任何關於特定企業或晶片產品的市場表現或未來趨勢的討論,均為基於公開資訊的分析,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投資涉及風險,請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務必進行自己的研究或諮詢專業財務顧問。
Q:美中科技戰對全球市場有何影響?
A:美中科技戰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與不穩定,影響技術協作。
Q:華為昇騰晶片的重要性為何?
A:昇騰晶片是中國發展AI自力更生與科技自主的核心之一。
Q:企業在此背景下應如何應對?
A:企業需密切監控國際政策變化,調整供應鏈與市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