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ndMe命運揭曉:Anne Wojcicki以3.05億美元成功購回公司資產

23andMe經歷破產風波後,創辦人Anne Wojcicki透過非營利組織TTAM Research Institute以3.05億美元收購公司資產,徹底改變未來。

23andMe命運揭曉:創辦人親手以3.05億美元從破產中「購回」公司資產?

曾經是居家基因檢測先驅的 23andMe,在經歷估值腰斬、數據外洩、大規模裁員甚至申請破產保護後,這家公司的未來何去何從?你可能想知道,像這樣一家握有龐大個人基因資料的公司,在破產後資產會如何處理?特別是那些你曾經信任,交付給它的個人遺傳資料,會被賣給誰?而現在,這家公司有了戲劇性的新發展。

共同創辦人 Anne Wojcicki 選擇在公司最艱難的時刻出手。她透過自己新成立的非營利組織 TTAM Research Institute,成功以一個更高的報價,從破產拍賣中擊敗了原先得標的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將 23andMe 的主要資產買回。這是一場創辦人試圖從崩潰邊緣挽救自己心血的行動,但其中牽涉的數據隱私爭議,讓整個過程更加複雜。

接下來,我們將帶你一起解析這場收購案的始末,看看 23andMe 為何會走到破產,創辦人為何選擇此時回歸,以及這起非營利組織收購案背後最大的挑戰——你我的基因數據隱私問題。

一位女子高舉23andMe標誌,顯示喜悅之情。

戲劇性的破產競標:TTAM如何擊敗Regeneron奪回資產?

當一家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通常是美國破產法「章節11」),其中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是拍賣其資產,以償還債權人。對於 23andMe 這樣的公司來說,最有價值的資產除了品牌和技術,最關鍵的就是那個龐大的客戶基因數據庫和其建立的研究平台。

在這次 23andMe 的破產拍賣中,最開始得標的是知名生技公司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他們的報價是 2.56 億美元。看起來似乎大局已定,這些基因數據可能要轉手給一家製藥巨頭了。但這時,一位出乎意料的「競標者」出現了。

這位「競標者」就是 23andMe 的共同創辦人兼前執行長 Anne Wojcicki。她為了能夠以獨立身份參與競標,甚至在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 2025 年 3 月就辭去了執行長的職務。而她用來競標的實體,是她新創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TTAM Research Institute

TTAM 其實就是 23andMe (Twenty-Three And Me) 的縮寫。Anne Wojcicki 透過這個非營利組織,提出了更高的收購報價:3.05 億美元。這個數字比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的出價足足多了 4900 萬美元,最終讓 TTAM 成功在破產法庭的競標中脫穎而出,贏得了 23andMe 主要資產的收購權。

這次收購包含了 23andMe 的核心業務,像是:

  • 個人基因服務(就是你寄唾液樣本去做基因檢測的部分)
  • 研究服務(利用客戶數據進行藥物或疾病研究)
  • 以及其遠距醫療子公司 Lemonaid Health

創辦人親手從破產泥淖中,透過一個非營利組織,以更高的價格將公司「買回」,這在商業世界中並不多見。這也意味著 Anne Wojcicki 再次掌握了 23andMe 的控制權,並將決定它未來的走向,只不過這次是透過一個非營利機構的身份。

一個競標會的場景,與會者熱烈競爭,爭奪基因數據的拍賣。

23andMe為何跌落神壇?從60億美元估值到破產之路

你也許還記得,幾年前 23andMe 曾是「個人基因檢測」的代名詞,你可以在家採集樣本,寄回去就知道自己的祖源、健康風險等資訊。它在 2021 年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風光上市,當時估值曾高達約 60 億美元,一時風光無限。

那麼,它是怎麼一步步走向破產的呢?原因相當複雜:

  1. 盈利模式的挑戰:雖然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受歡迎,但這是一次性消費居多,很難產生穩定的、經常性的收入。公司希望發展利用其龐大基因數據進行藥物研發的研究服務來獲利,但這條路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還面臨嚴格的監管和倫理挑戰。
  2. 業務擴張壓力: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23andMe 收購了 Lemonaid Health 進入遠距醫療領域,但這也需要大量投資,且競爭激烈,並未能立即扭轉公司財務狀況。
  3. 高層動盪與戰略分歧:公司內部並非一帆風順。在破產前,幾位獨立董事集體辭職,據說就是因為對 Anne Wojcicki 的公司戰略方向感到不滿,這顯示公司發展道路存在嚴重的內部爭議。
  4. 大規模裁員:為了削減成本,23andMe 在 2024 年經歷了約 40% 的裁員,這對員工士氣和公司運營造成了顯著影響。
  5. 數據外洩事件的致命打擊:也許是最直接的導火線之一,2023 年公司遭遇了數據外洩事件,數百萬用戶的基因資料被駭客竊取並在網上販賣。這嚴重衝擊了客戶對 23andMe 的信任,而信任正是經營個人隱私敏感數據公司的生命線。

這些因素層層疊加,讓 23andMe 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估值從高點一路狂瀉,最終在巨大的債務和營運壓力下,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對數據隱私與安全的概念性表現,象徵個人資料的保護。

最大的攔路虎:個人基因數據的隱私爭議

在 23andMe 的破產清算過程中,最受關注、也是法律和道德挑戰最大的,莫過於那些屬於數百萬消費者的個人基因資料。這些資料極度敏感,一旦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

還記得 2023 年的數據外洩事件嗎?那起事件已經導致客戶信心崩潰,在公司申請破產後,已有 15% 的客戶明確要求刪除他們的基因數據。想像一下,你把最私密的遺傳資訊交給一家公司,結果它破產了,你的資料可能被拍賣給出價最高的人,你會怎麼想?

這也引發了法律層面的強烈反彈。美國有 28 個州及華盛頓特區的檢察長聯合起來,提起訴訟,試圖阻止在未經客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基因數據。紐約州檢察長 Letitia James 就是其中一位主要的推動者,她認為這樣的數據出售可能違反消費者隱私權。

此外,破產法院也指派了一位獨立的「隱私專員」(Privacy Ombudsman)來監督整個過程。這位專員也對破產資產出售後,現有的數據隱私政策是否還能有效適用表示關切。畢竟,新的所有者(無論是 Regeneron 還是 TTAM)理論上都要遵守原來的隱私承諾,但執行上是否有變數,以及這些承諾是否足夠,都是未知數。

對於 TTAM Research Institute 的收購,儘管它是 Anne Wojcicki 創辦的非營利組織,且聲稱會更注重使命和隱私保護,但這些法律挑戰和客戶信任危機並不會因此消失。如何處理現有客戶的數據、如何贏回那些已經流失的信任,將是 TTAM 接手後必須立即面對的燙手山芋。法院在批准收購案時,也會嚴肅考慮這些數據隱私的疑慮。

TTAM Research Institute:非營利組織能否為23andMe找到新出路?

那麼,由 Anne Wojcicki 創立的非營利組織 TTAM Research Institute 接手 23andMe,這會帶來什麼不一樣的變化?

首先,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TTAM 的首要目標理論上不再是為股東創造利潤,而是服務於特定的使命。在基因檢測領域,這個使命很可能與推進基因研究、促進公眾健康或提供可負擔的基因資訊有關。這或許能讓公司擺脫過去追求營利導致的某些困境,更加專注於核心的研究和服務價值。

針對外界最擔憂的數據隱私問題,TTAM 和 Anne Wojcicki 已經做出了一些承諾:

  • 他們聲明將繼續遵守 23andMe 現有的隱私政策
  • 他們會尊重客戶對自己數據的權利,包括要求刪除數據以及退出研究計畫。
  • 他們計畫設立一個「消費者隱私諮詢委員會」,邀請外部專家來監督和建議,確保數據處理方式公開透明且符合道德規範。

然而,這些承諾能否重建數百萬因數據外洩和破產事件而心生疑慮的客戶的信任,仍是個巨大的問號。而且,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模式也需要找到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如何平衡使命與營運成本,也是 TTAM 需要解決的難題。

這起收購案的最終批准權在於美國密蘇里州東區破產法院。法院在審核時,除了考慮競標價格,還會評估 TTAM 的計畫是否可行,特別是其如何處理客戶數據隱私的問題。如果法院認為 TTAM 的方案不足以保護客戶權益,這場收購案仍可能面臨阻礙。

TTAM Research Institute的使命概念圖,象徵著基因檢測的未來。

總結:23andMe的浴火重生還是未爆彈?

Anne Wojcicki 透過 TTAM Research Institute 購回 23andMe 的主要資產,為這家曾是基因檢測明星的公司帶來了一線生機。這不僅是創辦人對自己事業的堅守,也標誌著公司可能轉向一個更注重使命而非純粹利潤的方向。

然而,伴隨這場「回家之旅」的,是揮之不去的數據隱私爭議和重建客戶信任的艱鉅任務。高達 3.05 億美元的收購價格是否值得,TTAM 作為非營利組織能否找到永續的營運模式,以及最終法院是否會批准這場收購,都還有待觀察。

23andMe 的故事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極度敏感的個人數據,以及商業模式必須與用戶信任和道德規範並行。這起由創辦人發起的「購回」行動,其結果不僅將決定 23andMe 的未來,也可能對整個基因檢測和個人數據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希望的象徵,代表對基因測試及隱私保護的美好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提供財經知識和資訊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商品投資具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投資前請務必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意見。

23andMe 公司的破產原因
原因 詳細說明
盈利模式的挑戰 一次性消費難以產生穩定收入。
業務擴張壓力 收購遠距醫療公司需要大量資金,未能立即扭轉狀況。
高層動盪與戰略分歧 公司內部出現董事辭職等不和諧情況。
數據隱私爭議要點
問題 影響
資料外洩事件 造成客戶信任崩潰,影響公司形象。
客戶刪除數據的請求 15%的客戶要求刪除基因數據,顯示信任危機。
州檢察長聯合提訴 試圖阻止未經客戶同意下出售基因數據。
TTAM的承諾
承諾 具體內容
遵守隱私政策 繼續遵守23andMe的現有隱私政策。
尊重數據權利 尊重客戶要求刪除數據的權利。
設立諮詢委員會 設立消費者隱私諮詢委員會,確保數據處理的透明度。

常見問題(FAQ)

Q:23andMe的破產原因有哪些?

A:主要原因包括盈利模式挑戰、業務擴張壓力、高層動盪等。

Q:TTAM Research Institute如何處理數據隱私問題?

A:TTAM承諾繼續遵守現有隱私政策,尊重客戶數據權利。

Q:哪些是23andMe的重要資產?

A:包括個人基因服務、研究平台及其遠距醫療子公司Lemonaid Health。

Finews 總編輯
Finews 總編輯
文章: 69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