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近發佈的報告,未來三年全球晶圓設備的支出將大幅提升,預計在2025至2027年間,半導體製造業者總計將投入4,000億美元。這一數字創下歷史新高,以中國大陸的支出最多,其次為南韓,台灣位居第三。
報告中指出,隨著資料中心及邊緣裝置使用人工智慧(AI)晶片的需求激增,晶圓設備的支出也持續增長。預測顯示,全球12吋晶圓廠的設備支出在今年將提升4%,達到993億美元,而到2025年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預估增長將達24%。接下來,2026年預計將達到1,362億美元,2027年再增至1,408億美元。
在未來三年內,中國大陸的設備支出將超過1,000億美元,仍為全球最大的支出國,然而其支出預計將逐年下降,預計到2027年將降至310億美元。南韓則會在記憶體領域保持優勢,計劃在這段期間內合計支出810億美元,位居第二。而台灣未來三年對於12吋晶圓廠的設備支出預計為750億美元,排名第三。
在這波支出增長中,台積電作為主要推動者受到市場的關注。台積電於今年的資本支出預測顯示,將從原先的280-320億美元調整為300至320億美元,主要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未來的市場預期,台積電可能在2025年再次恢復年成長,其資本支出可能會達到320億至360億美元。
整體而言,隨著全球對半導體需求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及高效能運算方面,晶圓設備的支出預計將繼續上升,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