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Finews
台灣最好懂得財經、科技新聞網!
帶給你最有用的新聞資訊。
Meta 可能成立全新專注於超智慧的實驗室,並挖角 Scale AI 創辦人,引發數十億美元投資洽談,未來 AI 競爭將何去何從?
“`html
在競爭激烈的人工智慧(AI)領域,Meta 這個科技巨頭正在如何佈局未來?根據最新報導,Meta 正採取一個大膽的行動,計劃成立一個專注於探索極其先進技術──他們稱之為「超智慧」(Superintelligence)──的新研究實驗室。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們成功延攬了在數據標註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的 Scale AI 創辦人兼執行長 Alexandr Wang 加入這個新團隊。這一步棋同時伴隨著 Meta 與 Scale AI 之間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洽談,顯示 Meta 爭奪 AI 未來的決心可謂不遺餘力。
這篇文章,我們將一起深入探討 Meta 這個新實驗室的意義、他們追求的「超智慧」究竟是什麼、以及這一切在當前白熱化的 AI 競爭中代表著什麼。
以下是關於 Meta 在 AI 競賽中最新動作的三個重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 Meta 究竟規劃了怎樣一個新的 AI 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核心目標非常宏大:專注於研究開發他們所謂的「超智慧」,這是一種被設想超越人類認知能力的極其先進的人工智慧形式。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Meta 延攬了重量級人物:Scale AI 的創辦人 Alexandr Wang。你可能不知道 Scale AI,但它在 AI 產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主要提供用於訓練 AI 模型所需的數據標註服務,可以說是 AI 發展的「鏟子和篩子」供應商。
據報導,Alexandr Wang 不僅加入 Meta 的新實驗室,Meta 還正與 Scale AI 洽談一筆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巨額投資。這項交易除了資金注入外,也可能涉及 Scale AI 部分員工轉移至 Meta,顯示 Meta 不僅要技術,更要直接吸收關鍵人才與團隊。
這只是 Meta 積極招募頂尖 AI 人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科技巨頭間的 AI 人才戰愈演愈烈,Meta 也正從競爭對手如 OpenAI 和 Google 等公司高薪挖角核心研究人員,試圖補強自己的 AI 戰隊。
關鍵因素 | 具體說明 |
---|---|
新實驗室成立 | 專注於超智慧技術的探索和研究。 |
人才招募 | 延攬AI領域的重量級人物,如Alexandr Wang。 |
巨額投資 | 可能涉及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與合作。 |
Meta 將新實驗室的目標設定為「超智慧」,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科幻?但究竟什麼是「超智慧」?
在 AI 研究領域,大家常聽到的是「人工通用智慧」(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 指的是一種能像人類一樣,在多個領域執行各種認知任務的 AI 系統,而不是僅專精於某個特定任務(比如下棋或翻譯)的狹義 AI。
而「超智慧」則被視為 AGI 的再進一步發展,一種在幾乎所有層面都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的假設性 AI 系統。
但問題來了,無論是 AGI 或「超智慧」,目前都還沒有一個被學界和業界廣泛接受的明確定義,它們更多是基於未來想像的概念。許多 AI 研究者對這些概念,特別是關於「智慧」是否能單一量化並直接與人類做比較,以及它們何時能實現,都抱持著不同程度的懷疑和爭論。
那麼,Meta 為何選擇用「超智慧」這個詞來定義其研究目標?這可能不單純是技術上的追求。將目標設定得如此宏大,除了吸引頂尖科學家加入外,也是向市場和投資者展現其在 AI 領域的領先野心和決心,希望能吸引更多關注和資金。
Meta 的這個大動作,必須放在當前全球科技巨頭白熱化的 AI 競爭背景下看。從 Microsoft 支持 OpenAI,到 Google 的 DeepMind 和 Gemini 專案,再到 Amazon、Meta 等公司,大家都在投入數十億美元爭奪技術制高點和頂尖人才。
對 Meta 而言,儘管他們在 AI 基礎研究上有深厚積累(比如他們的首席 AI 科學家 Yann LeCun),但近年來其 AI 應用在市場上的表現,以及內部 AI 部門的管理和人才流失問題,都面臨不小的挑戰。例如,之前他們推出的 Llama 4 模型,其效能基準就曾引發爭議,被質疑有誇大成分。
據報導,Meta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對公司目前的 AI 進展感到不滿,認為他們在某些方面落後於競爭對手。因此,他親自參與了新 AI 團隊的組建和關鍵人才的招募工作,希望能帶領 Meta 迎頭趕上,甚至超越對手,特別是在他堅信 Meta 有能力實現的人工通用智慧(AGI)領域。
談到 AGI 或「超智慧」何時會實現,產業內的聲音相當多元,甚至矛盾。
有些科技巨頭領袖對此非常樂觀。例如,OpenAI 的 Sam Altman 曾預測 AGI 可能在相對近的未來出現,而 Elon Musk 也發表過類似看法。連最近離開 OpenAI 另創 Safe Superintelligence 公司的 Ilya Sutskever,其公司名稱本身就宣示了對「超智慧」的研究方向。
但許多資深的 AI 研究者對這些由執行長們提出的激進時間表和定義持保留甚至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將 AI 的進展簡單類比或量化與人類智慧進行比較,可能忽略了智慧本質的複雜性。例如,知名的 AI 倫理研究者 Dr. Margaret Mitchell 就曾公開表達對這些過度樂觀預測的擔憂。
儘管技術路線圖和定義尚不明確,但像「超智慧」這樣充滿未來感和潛力的詞彙,無疑對吸引資本和市場關注具有強大號召力。科技巨頭們在這個階段不惜投入巨資,也反映出在這場 AI 軍備競賽中,誰能最先觸及「通用」甚至「超越」人類能力的 AI,誰就可能在未來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總的來說,Meta 成立新的「超智慧」AI 實驗室並延攬 Scale AI 執行長 Alexandr Wang 的舉動,是其在競爭激烈的 AI 領域尋求戰略突破的最新嘗試。
儘管「超智慧」的概念目前仍充滿未知與定義上的爭議,Meta 願意為此投入數十億美元級別的資源(包括潛在的 Scale AI 投資和人才招募),反映出他們對 AI 未來的巨大野心以及不落人後的決心。
這一步棋能否助 Meta 在這場可能是世紀最重要的技術競賽中迎頭趕上甚至脫穎而出,我們將持續關注。
請注意:本文僅為資訊性說明,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進行獨立研究並諮詢專業意見。
Q:Meta 為什麼要成立新的 AI 實驗室?
A:Meta 成立新的 AI 實驗室是為了專注於研究「超智慧」技術,並希望在 AI 競爭中佔據優勢。
Q:誰是 Meta 新實驗室的核心人物?
A:該實驗室的核心人物是 Scale AI 創辦人 Alexandr Wang,他將負責推動新技術的開發。
Q:Meta 在 AI 領域面臨哪些挑戰?
A:Meta 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技術進展緩慢、內部管理問題及人才流失。
“`